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来信来论
 第A12版:读者之声`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 培训资讯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7版:求职·留学动态
 第B28版:求职· 移民扫瞄
 第B29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30版:求职· 移民动态
 第B31版:求职· 移民沙龙
 第B3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35版:求职· 招聘·招生
 第B36版:求职· 招聘·培训
第B12版: 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夜宿“八大家”

张立俊


  张立俊

  50年前的一个冬天,大哥给我来信,要我去看看他的新家。大哥原在南京工作,因家庭成分的牵连,全家被“下放”到江苏盱眙县一个叫东嘴的小村庄,我从未去过那儿。我向单位请了假,去看大哥。

  那天,我从上海乘火车到南京,准备再转乘长途汽车到盱眙。谁知每天仅有一班开往盱眙的长途车,且已开走,无奈,只好改乘南京至淮阴的车,中途经过三河闸下再步行去大哥那里。当时南京到淮阴的公路是条土路,路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车开不快。尽管南京至三河闸仅有百来公里的路程,路上却折腾了7个小时才到,此时已近傍晚时分。当时三河闸非常荒凉,甚至没有一间草房,连人影也没一个。四面望望,右面是茫茫的洪泽湖,左面是一大片茅草滩,只有我一个孤零零的“来客”。没法,只好按照大哥画的地图,沿着洪泽湖畔寻去。

  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一阵阵凌厉的西北风猛吹,冻得我浑身瑟瑟发抖,上下牙齿直打架。我只好用围巾把头裹得严严实实地赶路。日落西山了,天色很快暗下来,我寻思:初来乍到这地方,迷了路怎么办?我决定先找个地方住下,等明早再走。可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上哪去找住宿?我极目四望,见前面大约一公里处有片灯光闪烁,想必那儿有人,于是急速向那儿走去。走近了,就见平地矗立着一排排的茅草房,屋里人头涌动,正在用晚餐。我走上前去,一个身穿军大衣干部模样的人从屋里走了出来,问我有何事。我说明了来意,不料他一口回绝:“不行!我们这里是劳改农场,对外是一律不接待的。”

  既然人家有特殊情况,我也不能强求,转身就走。谁知那干部模样的人奔进屋,拿了一只手电筒,追着喊我:“喂,小同志,你慢走!天这么晚,路上行走不便,还是带着这个好。”我感激地接过手电筒,他又指着南边有炊烟的地方说:“小同志,那儿是八大家,你去那儿看看,也许能找到住宿。”

  我道了谢,向八大家赶去。走到八大家,才知这仅是由几间茅草房组成的小村庄,村前用芦草围着篱笆墙。我刚接近村口,就从篱笆墙里面蹿出一条大黑狗,张牙舞爪冲着我狂叫,吓得我连连后退。

  狗叫声惊动了主人,茅草房里走出位花甲老人,身上穿件破旧的长棉袍,留着山羊胡子,虽然人瘦,但看上去挺精神。老人把大黑狗吆喝开,当他得知我来的目的,立即指着茅屋说:“没问题,请进。”

  老人把我引进他家的灶间,黑暗的小屋里,亮着一盏小小的火油灯,火苗一闪一闪的,把土屋照得半明半暗。靠近东墙,可以看到有台锅灶,灶台上还放着一堆没有洗过的碗和筷,说明主人家刚用过晚餐。一进屋,老人就吩咐儿媳为我煮晚饭。老人儿媳是个手脚麻利的妇人,不多时就煮好了半锅玉米山芋稀饭,盛了一碗端到我的面前,说:“小兄弟,趁热吃。”我又饥又冷,见到香喷喷的玉米稀饭,连句客气话也没说,双手捧起碗来就往嘴里倒。一碗不够,再来一碗。两碗稀饭下肚,身上的寒冷顿时烟消云散了。

  饭后,老人又叫儿媳为我炒花生。我忙摆手,说:“大爷,我来已经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花生就别炒吧!”因为我知道,当时花生还真是稀罕物;尽管农民也种点花生,但却舍不得自己吃,一般都是拿到市场去卖,再换些油盐酱醋以供家用。现在,他们对于我这个素不相识的来客,竟如此“高规格”来招待,真让我不好意思。可老人大手一挥,说:“没啥,花生是农村的土产,吃点花生算个啥!再说你是从千里迢迢的上海来到我家,没啥好招待,吃点花生也不为过呀!”

  生花生下锅,噼里啪啦响着,一会儿就炒熟了。老人把熟花生盛进一个竹篮里,递到我的面前,说:“孩子,吃吧,看看我们种的花生好吃不好吃?”

  我边嚼花生米儿边说:“好吃,好吃,真香!”老人脸上绽开了笑容,他摸摸自己的山羊胡子高兴地说:“好吃就多吃些吧!”我叫老人一起来吃花生,老人却摇着头,说:“不用,不用,我们常吃,都吃腻啦。”

  我明白,老人这话绝不是真的,但我又无法叫得动他,只好一个人闷头吃。这时,老人的孙子从他妈的房间里跑过来,一头扑向爷爷的怀抱撒起娇来,并把小嘴凑到爷爷的耳边,轻轻地说:“爷爷,我也要吃花生。”老人向孙子瞪了一眼,声音压得很低,责怪起孙子来:“别胡闹,快回你妈房去。”老人连拖带拉把孙子拽进他妈房里,顿时从那儿传来了孩子的啼哭声。不用说,这是因为没有吃到花生,老人的孙子受了委屈,才伤心地哭了。我马上把装有花生的竹篮送了过去,对老人孙子说:“来,小朋友,吃花生。”不料老人一把把竹篮夺了过来说:“小孩不懂事,咋能样样依他,别理他,你吃你的。”

  我再也不忍心吃花生了,尽管老人再催促我吃,我还是咽不下去。余下半竹篮的花生,我想留着给孩子吃。

  当晚,我与老人同住在灶间锅灶前的草铺上。盖着床又脏又旧的破棉被。因距锅灶近,倒还暖和;加上白天行程太累,人倒到铺上,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已蒙蒙亮。为了不惊醒老人,我悄悄地从“床”上爬起,又悄悄地从旅行袋里取出从上海带来的一些饼干放在了灶台上,然后轻手轻脚离开了老人的家。

  来到大哥家,我打开旅行袋,准备把上海带来的东西分发给大家。这时,却忽然发现旅行袋里多了一个胖鼓鼓的大纸袋,连忙打开一看,袋里装着的正是那些熟花生。不用说,这肯定是昨晚老人在我熟睡时偷偷放进去的。

  看着这一大包熟花生,我的两眼不禁湿润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