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 中医传统:“礼”失求诸野 |
| ||
|
编者的话:前不久,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有关“中医90%是糟粕,10%是精华”等一番言论引起了持续的争论,不少对立的观点见诸报端。本版也收到一些来稿。这里摘要刊登上海中医药大学原科研处处长许士骠研究员的来信,以及知名中医师张建明与社科院学者陈克艰的对话录。半个多世纪前,梁漱溟先生有言:中医作为学问,是有其根本方法与眼光的,中西医的沟通在较远的将来。今人的见识,不应在梁氏之下。 不能拿所谓的科学来看中医 张建明(以下简称张):何祚庥说中医不科学,中医与西医相比是落后医学,这违背了基本的科学精神,我以为基本的科学精神,就是要实事求是。科学首先来自于实践,然后成为有系统的、规律性的学术体系,它对以后的实践具有普遍、准确的指导作用。 陈克艰(以下简称陈):可以说有两种科学观念,一种就是现在狭义的这个科学,还有一种就是你说的那种从实践出发,提升出一个有系统的、有理论的、比较完备的那样一个东西叫做科学。实际上,何祚庥说的那些话,本身就不科学。这里“科学”的意思要明确。有一个科学哲学家叫波普尔,他说科学性等于可错性。说一个命题是科学的,就是说它是可以检验的,首先是可以检验的,经过检验它是对的,那就更是科学的了。比如说,气象台预告说,今天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雨,这句话错不错?不错,但是是废话。如果预报说“今天会下雨”,这句话可能就是错误的,但应该说它倒是科学的,因为它是从各种气象情况的观察,根据气象学的理论作出的推断,但是它可能会错。究竟是错还是不错,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张:科学不等于真理。所以我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形式,实践中的“是”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陈:科学决不是最高的一个东西,为什么动不动就用科学来评判人或者事物呢?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多了,尤其是涉及到人的生命、人的生活、历史、社会等等许多方面的问题,都不是能够用科学来看的,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自身也是有限度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的话,再讨论中医是不是科学,就没有多少意义。 张:说中医不科学,那么它为什么能够绵延几千年?中医有一个特性,就是实践性很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活动。没有规律性,中医面对人类的疾病,就不可能有如此广泛的应对性。 中医内外交困:死不了,也起不来 张:我们要问,中医为什么一直不断地遭到反复的争议?关于中医废存之争已有四次了,为什么这次愈演愈烈?我觉得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既然大家都在争论,就证明中医还没死;第二,这么由来已久的争论,也证明中医本身有问题。一些文明古国都有传统医学,但是为什么在西方医学挤压下,唯有中医还能如此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呢?我认为,这个问题取决于“道”的层面。古印度的传统医学,也有非常丰富的技术手段,即有“术”,但是它“道”的层面没有中医博大。中医的“道”表现在哪里?我认为中医文化跟传统的文化精华一脉相承,融为一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学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载体。 陈:“道”、“术”要统一。印度的传统医学、埃及的医学、古希腊的传统医学,可能他们也有自己的“道”与“术”,但是在中医这个范畴里,“道”、“术”比较统一。这里面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是“道”“术”一体的“法”,一个是现在行医的“人”,“法”没有病,而“人”有病。 张:对!有个问题大家现在都避而不谈,就是中医疗效没有。中医不在“道”不行,而在于没有传人。 陈:现在的医事制度完全是西方化了,就是在大医院里面设一个中医科,过去中医小诊所里面,没有西医的东西,看的病人多,而且疑难杂症多,所以经验也就会多。没有精密的检查仪器,也能用中医的理论和概念把病因检查出来,很有效。所以我觉得中医非常妙! 张:医事制度的运转无形之中把中医的土壤给破坏了。比如说现在的中医学教学,对古文献读得不多,传统经典读得少,英文读得多,计算机学得好,实验室搞得精。从教学模式到临床实践,完全西医化了。 陈:那么中医也名存实亡了,实际上完全不是中医了。 张:中医发展到现在,走到今天,已经成为僵化模式,成为一件古董了。现在中医专家开出来的中药,其实它已经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药,严格意义上的中药,一定是在中医理论、思维指导下开出来的药。西医思维模式在中医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他完全看化验指标,而不去“辨症”了。过去的名中医是通过临床看病看出来的,“名”是病人给他的,是病人的口碑日积月累自然形成的。另外,有些人认为中医看不了急、险、重病,这中间有太多的误区、偏见,是我们中医在这个方面表现出能力低下,假如50%、60%的中医都能看急性病,这样就没有人会说中医不行了。 陈:有人拿鲁迅反对中医说事。这是由个人的遭遇引起的,因为鲁迅的父亲的病中医没有看好,被庸医误事而死。但鲁迅没有呼吁政府来取缔中医啊,他个人信不信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完全应该允许他相信西医而不信中医,但是同时你也应该允许信中医而不信西医。 张:最近有篇报道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一份文件,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我想,中医的历史价值和对未来的深远影响,要比我们现在认识到的还要高。我们讲“四大发明”伟大,但天下万物莫重于人,中医是直接对人的健康、生命做贡献的,“四大发明”是伟大的,但是中医的发明更伟大!所以,中医的生死存亡,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生死存亡问题,它的生死存亡关乎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完整性的问题。中医振兴要靠人,要靠真正继承传统的中医师! 张玉贞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