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成为中外银行角逐“主战场” 毛晓梅 任芳 |
中国内地私人银行业务的潜在巨大商机被看好,引来中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纷纷布局,上海、北京等经济中心城市正成为这场高端服务大战的“主战场”。 私人银行是指金融机构推出的一种高端客户理财服务。开办这项业务的金融机构通常需具备三大条件:全球化的运营、金融综合经营模式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在私人银行服务较成熟的西方银行,银行除帮助客户管理庞大的资产(如投资规划、避税)外,还提供并购案的建议及标的,甚至还提供收藏鉴定,代表客户到拍卖场所竞标古董。客户也能通过私人银行服务接触到许多常人无法购买的股票、债券,获得许多投资私人公司、优先购买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机会。 私人银行在中国的出现是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相伴而生的。2005年瑞士友邦银行进入上海,成立了境外私人银行中国代表处。2006年3月,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成立了私人银行部。今年6月,渣打银行在北京启动私人银行业务。 与此同时,中资银行也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中拉开了筹备私人银行的大幕。今年3月,中国银行与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在中资银行中率先推出了私人银行服务。紧跟其后的是招行、中信等国内知名股份制商业银行。今年8月初,招行、中信相继宣布成立各自私人银行中心。据悉,目前工行、建行、光大、浦发、深发展等中资银行均已着手私人银行前期的筹备工作。 在目前已开展私人银行服务的四家中资银行中,招行的标准是个人金融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客户,中行、渣打和中信的门槛都是100万美元。从区域布局来看,四家银行均选择了上海、北京、深圳这类经济中心城市作为其首家私人银行的布兵之地,而这些城市,也正是目前中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同台竞技的“主战场”。 事实上,此前国内各银行在开拓“贵宾理财”市场的过程中,已培育和积累了不少高端客户,这些客户更高的理财需求将可通过新的“私人银行”服务实现。“在以往的财富管理中,客户只能购买银行的标准产品,进行标准产品的投资组合。在私人银行业务中,我们会为客户单独制作金融产品,如专属的信托产品等个性化产品。”招行副行长唐志宏称。 据称,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是一般零售银行业务的数倍。唐志宏说:“近年来,美国私人银行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12%至15%,远远优于一般的零售银行业务。” 毛晓梅 任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