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州有条曹胡徐巷

何鑫渠


  古代街巷不少是以居住地人的单一姓氏命名的,漫步在大江南北城市的老城区可见:陈家巷、刘家里、张家弄、何家胡同等等,但鲜见是用二个姓氏命名的,上海我仅见一条沈周巷,但苏州竟有一条叫曹胡徐巷——三个姓氏命名的巷。也许我孤陋寡闻,在其他城市还未见过,我也不知道曹胡徐巷有没有故事,但这条小巷正好诠释了苏州人和谐的生活方式和性格。

  都说“说话”反映性格。民谚中有“宁可听苏州人吵架,也不要听宁波人讲话”。后半句我以为不一定对,但只要你了解苏州人,一定会赞成前半句。苏州人血脉里也许流淌着宽容的因子,就是相互口角龃龉时,高高地扬起了巴掌,气势汹汹地喝问“要不要吃生活”(“吃生活”意为打)。打人前还要征得被打人的同意,这个架多半是打不起来的。在苏州,很少看到人打群架的,这也许就是苏州人的文化性格。苏州人多宽容,好相处,在街巷命名中也有不采用“逢大通吃”的单一姓氏命名的特例,我想这也许是在苏州才有曹胡徐巷的原因。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