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让“语文阅读”不再难捉摸

诸灵康


  中学生要提高语文阅读水平,除了学会感知文章词句和重点句段外,还须懂得如下两个“感知”:

  感知文章前后联系         

  文章是一个前后紧密相联系的整体,这种联系要仔细地去品味语言才能心领神会。文章前后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或开头点题,后文演绎;或前文铺陈,结尾点睛;或文中敷演,前后呼应;或逐层递进,或层层排比,或前后对比,或一线穿珠……只有把握了前后联系,才能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如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文章开篇写小弗朗士的无知贪玩,再写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继写小弗朗士的觉醒,从而突出了最后一课给人的震撼和力量。文章的主题正是通过内容的前后铺排、联系突出来的。这是作者构思文章的匠心所在。读书时如能逐步地自觉地形成品味文章前后联系的习惯,思考前后材料安排、主题揭示的匠心,并不断积累多种文章的章法,那么我们的阅读水平自然会逐步提高的。

  感知语言的表现形式        

  同样一种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文本的特色等等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显示出来的。解读文章,还必须在感知语言的表现形式上下功夫,这就是“因道解文”的意思。如果我们能在文章中走一个“文—道—文”的来回,这样才算读懂了文章。

  语言的表现形式五光十色,异彩纷呈,大体有:语言表达方式:有描写、抒情、议论、叙述、说明等5种,语言的表达语气:有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4种;语言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比等几十种;不同文体又有不同文体的表现方法。在这篇短文中很难尽述。要正确把握文章内容,必须细心地去辨析、体味、把握这些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所寄寓的信息。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修辞方法,其蕴含的意义是各个不同的;不同的身份、职业、文化修养、情感态度,表达的方式是各个不同的。我们就是要透过各个不同的表现形式,去捕捉丰富的信息。

  语文学习是一次艰苦的劳动。要想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可能与语文学科无缘。这正如在毛毛雨中行走,短时间内是不大可能被淋湿的,但时间一长,就会湿透。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在积极的认真的感知语言的历练中,才能逐步地扎实地提高。

  松江教师进修学院  中学语文教研员  特级教师  诸灵康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