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选送优秀学生到政府机关锻炼,可是—— 挂职“助理”成了办公室的摆设 陈海 张炯强 |
当初努力争取到政府机关挂职实习,许多大学生想的是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现在,这些在政府部门挂着“某某科长助理”、“某某主任助理”头衔的学生们却感到很失落。 在长宁区政府采购中心挂职实习的小袁是名学生党员,能被学校推荐她觉得很荣幸。她告诉记者,虽然工作不是特别多,但还是在工作中实践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中心的负责人还让她独立策划采购方案,让她对未来的求职之路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可是,大多数挂职学生却没能“享受”到这样的锻炼机会。同样是学校推荐的小陈,在所挂职的单位,他成天阅读文件,“几乎无所事事,让我十分沮丧。” 记者又联系到了在浦东某街道挂职的小许,与小许一同在该街道挂职的还有其他近10名大学生。小许抱怨道,所谓挂职实习,就是帮别人打打字、接接电话。对于工作能力强、曾担任系学生会主席的小许来说,显然没有施展拳脚的空间。还有几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表示,挂职单位出于对学生们的照顾,仅会安排一点点象征性的工作,但这样对学生来说就不能学到本领,也就是在浪费时间,到了最后就真的只有挂职之名,无实习之实了。 眼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希望学生能得到更多机会体验社会、积累经验。但用人单位对于这些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尚存疑虑,谨慎使用也可以理解。高校就业中心的教师呼吁,学校给学生安排工作岗位时,要尽可能考虑到个人的专业与实际能力,让他们到最需要的岗位去。大学生自己同样要争取机会展现能力,赢得同事们的信任和尊重,以避免把难得的挂职机会变成了一次在办公室的“郊游”。 实习生 陈海 本报记者 张炯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