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暑假生活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10%青年律师挨不过前三年
沪上知名大律师认为:成才须有良好心态
顾一琼


  文汇报 沪上首个青年律师生存状况调研于日前公布,结果显示,由于收入较低、没有案源、缺人指导,使得执业前三年成了青年律师普遍反映的“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有近10%的青年律师因种种原因挨不过这段时期,最终不得不放弃职业理想而转投其他行业。对此,在近期举行的青年律师沙龙上,沪上多位知名大律师为青年人如何正视困境、实现突破式发展支招。

  此次调研中,千余名被访青年律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调查显示,他们中有60%的人年收入在5万元及5万元以下,有车一族的比例仅为3%。特别是执业前两年,不少青年律师很容易入不敷出。在如此情况下,有82.8%的被访者认为目前收入低或很低,更有10%左右的青年律师由于各种原因(对工作前景不看好、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考上名校研究生等)而挨不过前三年,打算改变职业。

  市律协监事长、知名律师王国忠指出,做律师,跟个人的天赋、勤劳、个性等都有关系,特别是刚入行的青年律师,首先要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的特长并选对事务所,然后一头扎进去,这才是个捷径,切忌虚伪虚荣、急功近利。而在市律协副会长、著名律师朱洪超看来,律师这个职业讲究的是积累,青年律师要耐得住性子和寂寞,端正态度,从小做起,从细节做起。

  调查显示,由于缺乏经验和人脉关系,绝大部分青年律师的业务来源主要靠律师事务所分配,且多为辅助性质的工作,很少有独立办案的机会。调查中,有近三成的被访律师所从事的诉讼类与非诉类业务比例相当,没有侧重。这也令不少青年律师产生了执业困惑——从一名“万金油”式的律师助理做起,是否利于青年律师的成长与发展?

  调查中,有61.8%的被访律师认为工作环境一般,有15.8%的人甚至认为工作环境差。缺乏资深律师的指导及同事间的交流,是导致青年律师不满的重要因素。调查中,无带教老师的青年律师占20.7%,特别是一些小型律所,其内部的导师制度不够完善,使得不少青年律师处于“散养”状态,对前景感到迷惘。

  对此,国浩律所合伙人之一、知名律师斯伟江提出,能否为新任律师创设“外挂式”的导师制度及计划——即通过申请个别指导、申请听庭等方式,让青年律师与资深律师建立长期的带教关系,使他们有机会分享资深律师的宝贵经验,培养办案思路,锻炼实务技巧。  (顾一琼)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