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女足世界杯会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公众服务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专题
 第B19版:专题
 第B20版:专题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6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上海地产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教育·移民
 第B35版:求职·职场动态
 第B36版:求职·培训动态
  
2007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到手里的赈灾款却又收回,这无异于在灾民们刚刚遭受自然灾害的心上又撒上一把盐,让他们再一次受到伤害
救灾物资怎么成了作秀道具

金卯刀


  中国各省份近期水灾不断,中央要求各地政府采取措施赈灾。在西安市高陵县,有政府官员派发救灾物资时涉嫌“作秀”,应付上级检查及记者采访,有关人员一离开即收回发放到灾民手中的赈灾款。

  灾民受了灾,政府理应采取措施积极赈灾,这也是责任政府的具体体现。

  政府赈灾,措施、方法和途径当然多种多样。有派发救灾物资的,也有直接给予赈灾款的,还有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尽管可能因为各地政府财力的不一,赈灾款、赈灾物资在数量上会有所不同(对此,广大灾民也是充分理解的),但有一点肯定是一样的。那就是必须是实打实的救助,真心实意的救灾,不应当,也不允许虚情假意的“假赈灾”现象出现。

  然而,西安高陵县通远镇个别官员在这次暴雨造成的水灾当中的赈灾表现,却不得不让人感到愤怒。灾民受了严重水灾需要救助,镇政府及时上门发钱赈灾自然值得赞许与宣扬。可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记者的镜头下发钱赈灾,拍摄过后竟然挨家收回,这叫什么救灾工作?

  对于那些遭受严重暴雨袭击的灾民们来讲,200元的赈灾款并不能解决多大的实际问题,可却是政府与社会的一片心意和安慰。对这200元的赈灾款,我想他们是会领情的,战胜灾难的信心也会更足。然而,发到手里的赈灾款却又收回,无异于在他们刚刚遭受自然灾害的心上又撒上一把盐,使他们再一次受到伤害,而且其伤害甚至可能比水灾更大、更深。

  有镇政府官员称是“属于误发”——有村民家并未受灾,但却发了赈灾款给他们。如此解释难以自圆其说——假如果真是误发,那作为基层政府的镇政府,之前是怎样组织、领导当地的救灾工作的?难道连谁家受没受灾都分不清楚吗?如此“误发”,不但“小耍”了村民,而且岂不是既在糊弄前来检查的上级,又在愚弄媒体和社会舆论?因此,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不是也应该一起收回呢?    检察日报(金卯刀)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