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香圈子 若丹 |
|
天热吃糟货,曾经是上海人的饮食习惯。似现在这般大热天,一般的饭店食肆都会供应特色糟货。印象最深的是,当年沿西藏路从金陵路走到人民广场,满目尽是“糟货上市”的红海报、黄旗幡。 虽说现在饭店一般都有糟货供应,但大多局限于糟毛豆、糟带鱼、糟小黄鱼、糟鸡、糟鸡翅、糟凤爪、糟猪肚等,特色不多。且制作手段简单,与家庭主妇所做无异:将食品煮、炸后,浸入糟卤中,若干小时后取出食用。那老饭店的糟钵斗虽好,但毕竟不是一般市民所能经常享用的。 于是便想到了过去用生糟做的糟青鱼、糟肉、糟鸡来,谁家蒸糟鱼糟肉了,满弄堂便会弥漫着一股醉人的香味,忍不住就要咽口水。于是,更想到了齿颊留香的糟香圈子。 本帮菜中有道传统名菜,叫草头圈子,将那猪大肠烧得油光锃亮,浓油赤酱,入口既糯又有弹性,加上碧绿的生煸草头打底,真是色香味俱全。只是大热天里,这红烧圈子实在太腻了。话说在金陵路上有一家装潢古色古香的老人和饭店,笔者曾吃到一道糟香圈子,选用猪直肠,洗净,再煮熟,焖酥,晾透改刀。起油锅,加圈子快炒,烹入调好味的糟卤,勾芡后起锅装盘。糟香幽幽,异香浓浓,入口肥糯,咬口起劲。 后来,此处动迁了,听说老人和搬到瑞金路建国路,我也寻路去吃过一回,结果没吃到糟香圈子,告知已售完。前几天又去,发现已经改换门庭,问起老人和,那店里的服务员直摇头:不知道。惜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