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秋夕》 陈鹏举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这首是杜牧的宫词了。杜牧不在意,被整整一个唐代,写滥了的一个“怨”字。他说了一个色调,一个很美的冷色调,“银烛”、“流萤”,还有如水夜凉、牵牛织女星。可这一个色调,竟有两个清凉:清凉的身和清凉的心,清凉的游玩和清凉的独处。而这两个清凉的感受,杜牧一个都没说。这就是好诗了,是杜牧这样的大诗人的诗了。诗的奥秘,大概就是说出可以入画、又永远无法画出的美丽境遇。 杜牧《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杜牧离开扬州去长安,和青楼女子分别时所作。那一年,杜牧三十三岁。前一联说,十三岁的年华,和二月里还没开花的豆蔻一样美好。由这首诗开始,十三四岁的女孩,被称为了豆蔻年华。后一联是说,在十里扬州路上,所有珠帘卷起的地方,可以见到的女子,都不如眼前的你美好。这一首的好,在于杜牧让女子和花和春天融合在了一起,内心的赞美很真挚。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这首是进入双方的内心了。因为深情,所以无话可说,所以哭笑不得。后一联应该是当时心目中的真实。因为是可以预料的永别,还因为是这蜡烛的融化真像流泪一样,而且杜牧应该是看着它滴到天明的。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誓言,是李商隐的绵邈。杜牧的这一联是经历,是杜牧的俊爽。都是极致的诗句,但可以分出晚唐的李杜来。这首诗还可以见到,杜牧的冶游放浪,其实是寻醉和安魂。(四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