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秤”止于监管 诸震鸣 |
有位苏州的女士很少去附近的朱家庄农贸市场买菜,而是选择去较远的超市,原因是朱家庄农贸市场“经常有缺斤短两的现象”。近日,朱家庄农贸市场断然采取措施,统一向经营户提供电子秤,这让当地不少市民看到了整治“黑心秤”的希望。那位女士就此决定去该市场看看,“要是秤准的话,今后就不再舍近求远……”这说明,“骗秤”的消失将会为市场重塑形象,引来顾客。 有人以为搞“骗秤”笃定有可观的钞票进腰包,殊不知,你在电子秤上“动手脚”,肯定会吓跑顾客,到头来门可罗雀就难以避免。不过,确也有尝到“骗秤”“甜头”的,一时也没被发现,心中窃喜焉。否则,“骗秤”便不会成为顽症了。 令人眼睛一亮的是,朱家庄农贸市场的管理方,要求每个经营户都必须签订协议书。双方协议如下:发现经营户人为损坏电子秤铅封,毁坏遮挡电子秤年检标识,或擅自使用自己的电子秤,或“改造”电子秤的,第一次亮黄牌停业整顿,第二次亮红牌彻底清理出市场。这样的协议真正落实了,称得上监管到位,“骗秤”可以休矣! 不过,作为顾客,面对“骗秤”也应有所作为。当你发现所买的东西少了斤两,千万不能“算了算了”了事,而须“斤斤计较”,向对方讨个说法,或向有关部门投诉,至少也应该像本文提到的女士那样拒买。要是众顾客都能尽到监督之责,那么对市场的监管就将是全方位的,也就更有力、更到位。其实,群众监督之不可无,又何止于根治缺斤短两的现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