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新都会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职场方圆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8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2007年8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骗秤”止于监管

诸震鸣


  有位苏州的女士很少去附近的朱家庄农贸市场买菜,而是选择去较远的超市,原因是朱家庄农贸市场“经常有缺斤短两的现象”。近日,朱家庄农贸市场断然采取措施,统一向经营户提供电子秤,这让当地不少市民看到了整治“黑心秤”的希望。那位女士就此决定去该市场看看,“要是秤准的话,今后就不再舍近求远……”这说明,“骗秤”的消失将会为市场重塑形象,引来顾客。

  有人以为搞“骗秤”笃定有可观的钞票进腰包,殊不知,你在电子秤上“动手脚”,肯定会吓跑顾客,到头来门可罗雀就难以避免。不过,确也有尝到“骗秤”“甜头”的,一时也没被发现,心中窃喜焉。否则,“骗秤”便不会成为顽症了。

  令人眼睛一亮的是,朱家庄农贸市场的管理方,要求每个经营户都必须签订协议书。双方协议如下:发现经营户人为损坏电子秤铅封,毁坏遮挡电子秤年检标识,或擅自使用自己的电子秤,或“改造”电子秤的,第一次亮黄牌停业整顿,第二次亮红牌彻底清理出市场。这样的协议真正落实了,称得上监管到位,“骗秤”可以休矣!

  不过,作为顾客,面对“骗秤”也应有所作为。当你发现所买的东西少了斤两,千万不能“算了算了”了事,而须“斤斤计较”,向对方讨个说法,或向有关部门投诉,至少也应该像本文提到的女士那样拒买。要是众顾客都能尽到监督之责,那么对市场的监管就将是全方位的,也就更有力、更到位。其实,群众监督之不可无,又何止于根治缺斤短两的现象呢?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