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航班数累计超过28万架次,空中交通管制员陈青—— 指挥飞机起起落落9年零差错 鲁哲 |
|
他们很年轻,30岁左右;他们的工作很平凡,空中管制员、行道树上树工、警察、集装箱桥吊司机……但他们都有一手“绝活”,让同行刮目相看,打心底里佩服的“绝活”。最近,第九届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评审结果揭晓,20位成绩斐然的青年才俊当选。从今天起,本报推出“青年岗位能手纪事”专栏,讲讲身怀绝技的年轻人的故事。 ——编者 在人们眼里,天高任鸟飞,也任飞机自由翱翔,事实上,从飞机关上舱门,等待起飞的那一刻起直到降落,它必须一直听从“空中交警”的指挥。陈青,民航华东空管局下属民航上海区域管制中心空中交通管制员,就是一名指挥飞机飞行的空中警察。最近,陈青被评为第九届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一次次化解突发事件 陈青的管理范围“高高在上”——华东地区上空8400米以上的120万平方公里。空管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是机毁人亡。从1998年走出大学校门进入华东空管局工作至今,已有9个年头,9年来,陈青安全保障航班数累计超过28万架次,一次次成功化解空中突发事件,保持着工作零差错的记录。 最近的一次紧急情况发生在上个月。当时一架从广州飞往杭州的飞机在9000米高度飞行,在同一航路上, 9600米的高度,另一架飞机相对飞来。两架飞机垂直间隔600米,相安无事。突然,处于9000米高度的飞机被一股上升气流抬升,这股气流力量非常大,一下子就把它抬到9600米高度,飞机上自动驾驶仪断开!在雷达屏幕前监控的陈青看到这一幕,马上命令两架飞机改变姿态,都向右转,转出去。事后陈青得知,在他发出指令的同时,原先处于9600米高度飞机上的自动防撞报警装置响了,当时两架飞机相距只有几十公里。陈青说,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 这样的事,陈青碰到不止一次。2006年4月的一天,一架空客320飞机从杭州飞广州途中突然高空座舱失压,机组请求立即下降高度并返航,陈青果断指挥飞机下降到安全高度并返航杭州,并及时与多方管制单位协调指挥其他航班注意避让,使这一空中特殊情况转危为安。 让病人提前18分钟落地 2005年的11月7日,为抢救一名被毒蛇咬伤的危重病人,山东航空公司一架CRJ-700客机执行烟台至上海的急救飞行任务,陈青在接到机组发来的信息后,立即与有关单位协调,为这个特殊航班开辟了一条空中“绿色通道”,为它争取到了提前18分钟落地。 对于生命垂危的病人来说,这短短的18分钟也许为他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虽然病人不知道空中交警为他所做的一切,但陈青和他的同事听说他得救了,还真高兴了一阵子。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飞速发展,航班量呈几何数增长,在华东地区,每天的飞行架次已经从2004年的1400架次增长到2007年的2300架次,而且仍以年均13%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华东地区起降突破100万架次大关。航班量大增,过去粗放型的管理已经行不通。 陈青利用业余时间,翻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 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2005年,他提出了灵活精确的“分时流量管理”新方法,改变了长期以来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单位传统的粗放型流量管理模式。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新的流量管理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航班延误,提高了航班正点率。2006年他提出的“上海区域第五管制扇区划分方案”被采纳,大幅度地提高了区域的飞行容量,大大减少了航班延误。 本报记者 鲁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