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创造敢于摔打的教育品质,磨炼善于协调的生活品质,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更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观念更新 “断奶”,从不送孩子报到开始 雷泓霈 |
很多大学即将开学。为杜绝去年家长露宿校园现象的再次发生,今年,清华大学将学校周边宾馆的价格、联系方式随录取通知书一并邮寄,并建议家长尽量不要送孩子报到。“虽然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都上大学了,应该让他们试着独立生活。”清华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 “勿送孩子报到”,这个醒提得好!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养成了一种习惯:孩子是“风筝”,爱的绳子一直攥在父母手里。孩子只会学习,生活能力弱化,依赖性强。当孩子成为大学生,“年龄成人”,具备分析判断能力的时候,家长们仍“不放心”。每年大学生新生报到时间,往往是车流高峰、住宿高峰、餐饮高峰,甚至还发生了学生家长露宿操场的新闻。可见,孩子“精神成人”仍然滞后。 离开父母单独生活,本是最好的“精神断奶”和成长机会。坐车赴校、注册报到,都是很平常的生活常识。可家长仍然要继续跟随,继续剥夺孩子感受生活、独立生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尽管这种爱心不容否定,但却使孩子的发展停留在“小男孩”、“小女孩”状态,不懂社会规则,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协调自我与周边的关系,不懂独立自主,难以成长为真正的“成人”。所以,有些孩子上了大学,还不知道体恤父母。去年家长露宿操场的新闻中,大学生心甘情愿让家长睡操场,而自己心安理得睡宿舍,这说明我们的大学生真的太需要“精神成人”了。 所以,“不要送孩子上学”不仅仅是为了缓解接待紧张,更主要的是,高校也向家长传达了一种教育观念:从大学报到开始,家长攥在手里的爱心绳索该放开了。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创造敢于摔打的教育品质,磨炼善于协调的生活品质,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更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观念更新,是家长不可或缺的“狠心需要”。须知,奶水多了也会淹死人,只有真正将大学生从“精神奶水”中救出来,自立自强的品格养成才有希望。 青年报 (雷泓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