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的教诲

李运柯


  光阴荏苒,父亲李国机离开我们已整整3年。每每回沪,睹物思人,常作室迩人遐之慨,情牵梦萦的眷眷思念中,父亲的音容笑貌仍鲜活如昔。那俯仰之间的雪泥鸿爪、谆谆教诲不绝如缕地充漾心头,历久弥新。

  1979年新中国恢复律师制度之甫,我和父亲几乎同时走上了律师岗位,这在当时恐怕鲜有偶者。当然,父亲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律师,积极参与了恢复律师制度的工作;而我当时刚刚取得律师资格,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

  记得我在安徽做律师时,远在上海的父亲既要办案,又要主持恢复律师队伍的工作,还在各大高校作兼职教授讲课,工作的繁忙可想而知。但在百忙之中,他却不忘时时通电话,与我探讨并指点我所办的案件。当时《刑法》刚刚实施,为了准确定性量刑,他让我详细复述案件的每一个证据,当遇到关键证据模糊不清时,父亲总是叮嘱我一定要亲往案发地点调查取证,并告诫我:“当好一名律师不是靠诡辩,而是拿证据说话,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1988年,我有幸与父亲同时担任上菱冰箱厂受贿一案的辩护人。在出庭时,我作为第一辩护人,凭着初生牛犊的傲气,又是作“无罪辩护”,在法庭上与公诉人言辞激烈、不遗余力地唇枪舌剑,几陷对方于窘境。而当父亲发表辩护词时,竟首先代我致歉。当时我大为不解,事后父亲对我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况都是为了司法公正,律师不能一味逞口舌之快……此番教训让我一生铭记。

  1989年我被调往深圳。有一年父亲为代理一桩经济案件来深,对方代理人是我所一名小律师,当我询问得知父亲所收费用仅为那名律师的十分之一时,便取笑父亲堂堂大律师廉价出庭,当即被他严厉批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让当事人心悦诚服地付每一个钱,律师毕竟不是商人。”这是父亲抱守的信条,也是他几十年律师生涯中严格恪守的行为准则。父亲在办案中经常为弱势群体义务提供法律帮助、减免诉讼费用,在群众中赢得广泛赞誉。

  岁月如白驹过隙,我渐渐脱离父亲的帮持,早已独当一面。数载含辛茹苦,我也已小有成绩。如今,我虽然再也无法当面聆听父亲的教诲,但每当我回上海,总要抽空到父亲的书房静默地待上片刻,抚一抚那张斑斑驳驳的书桌,翻一翻父亲最爱阅读的小说,在书橱前凝神驻足……父亲的许多教诲,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