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农民生活 “天平”倾向富裕
——记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党总支书记申惠芳
潘高峰

  ■ 申惠芳在检查果品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申惠芳有一个设想:在天平村建起一条条观光农业步行道,一边种植美丽的会展花卉,一边养殖多彩的观赏金鱼,观光步行道通向村里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多功能农贸市场……而这个美好的规划,将在2009年实现。

  求富裕 费心思

  皮肤黝黑的申惠芳,是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党总支书记,上海唯一一位来自农村的十七大代表。让全村都富起来,是她当村官10多年来不变的追求。短短数年,她带领全村打了一个翻身仗,让天平村的经济实力从全镇21个村的倒数第三,跃升到前三名。

  天平村原本是单一产粮村,1995年,刚当上村主任的申惠芳下决心调整种植业结构,让多种经济作物共同拉动村经济发展。但究竟种些什么,养些什么才有市场?申惠芳费尽心思。

  “养猪致富许多农村都在做,但我们村万头猪场养的却是小乳猪,直供香港,附加值比一般肉猪高得多;养花,申书记给大家推荐近年来很有销路的会展花卉;养鱼,她让村民养殖观赏金鱼,也是供出口;就是种水果,也挑猕猴桃、梨枣等效益高、别人种得少的‘稀奇品种’……”多种经营的每一样选择,都显现出申惠芳超越常人的眼光。

  如今,天平村已形成蔬菜、果园、花卉、食用菌、奶牛场、养猪场、金鱼养殖多种经营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村民事 敢担当

  今年年底,村里水果种植合同将要到期。申惠芳和村领导班子商定,将原来租给32户外来果农种植的果园收回来,为村民创造就业岗位。8月15日,她骑着自行车、顶着毒日头在坑坑洼洼的田埂上颠簸了整整一天,将900多亩果林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哪块地种的水果产量高、品质好;哪块地果树品质已退化需要更新,哪些果树病虫害特别多,她都一一记在心头。

  走访的结果让申惠芳心头沉甸甸的,因为多年种植,所有的果林基本上都已品质退化,看来今年村里要买一大批新果树,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其实,把果树租给外来果农种,不但省心,而且投资少,村财政收入高。而收回来让村民种,要花很多心思管理,还要搞培训,聘请专家来指导。

  “但我们考虑,搞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让村民得实惠。”这不,申惠芳已经看好地方,村里投资30万元造的冷库马上就要动工。“有了冷库,大家不用担心水果储运问题,还能够利用时间差卖出好价钱!”

  本报记者 潘高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