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尾巴夹不住

吴强


  “在公共场合要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外交部8月21日公布2007年版《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教公民在外如何说话,惹来众多媒体关注。

  我登录外交部官方网站后发现:媒体实在是大惊小怪,这哪里是什么新闻。外交部去年10月公布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早就有异曲同工的要求。去年的指南都是四言句,朗朗上口,很有意思。关于“不要大声说话”那句是这么写的:“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衣着得体,请勿喧哗。”两份指南的共同特征:情真意切、语重心长,颇有家长教导小儿女之风。

  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公民外出一举一动代表中国的形象。言语失当、举止欠妥会让中国人蒙羞,怎能不再三叮咛?中国人本来就要面子,丢脸可不能丢到国外去!

  大凡到他乡异国,起初总存谨小慎微之心,不会轻举妄动。为什么就有同胞抛开怯场心理,如入无人之境,以至于外交部要这样规劝呢?原因不外乎是:在国内习惯了,习惯成自然。时间一长,尾巴就夹不住。

  试看我们身边:公交、地铁、电梯中,旁若无人打手机的还少么?电影院中、展厅会场、戏院舞台,高谈阔论的又少么?进而言之,国人陋习岂止“大声说话”一端。外交部的“出境文明行为指南”完全也可解读为“境内文明行为指南”。

  再看几句:“出行办事,遵守时间;排队有序,不越黄线。文明住宿,不损用品;安静用餐,请勿浪费。”限于篇幅,不能全抄。建议把这“四字经”向全国人民推广,如果在国内都做到了,就不怕出国后夹不住尾巴——因为那时根本就没尾巴了。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