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放性面试题有“参考答案”?
——香港高校招生能力测试培训班走俏沪上引发争议
马丹


  近年来,随着香港高校在沪招生悄然升温,一些学生和家长铆足了劲争夺“入场券”。沪上一家语言培训机构近日刚推出12个课时的香港高校面试秋季培训班,就引来学生和家长追捧,报名者中还有不少高二学生。教育专家提醒学生和家长,要理智对待,千万不要让港校招生能力测试沦为新的“应试产品”。

  高二学生约占半成

  小李就读本市一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今年刚升高二。趁着还没开学,他前几日赶来该培训机构报了名,参加“十一”黄金周期间的香港高校面试秋季班。小李告诉记者,他一直想去香港读大学,所以未雨绸缪先培训起来。据了解,像小李这样报港校面试培训班的高二学生不在少数,截至目前,同期三个香港高校面试秋季培训班,每班已有六七十人报名,其中,半成左右是高二学生。

  今年6月,该机构曾首次尝试推出港校面试培训班。结果,报名的学生趋之若鹜。到培训班的最后一天,仍有学生坐飞机赶来要求插班。最后,该机构不得不加开一个班。该培训项目负责人邱老师说,来报名的一般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成绩优异、活动能力不低。

  花几千元上六天课

  6天、200多人同时上课的大班课程,要花费2400元到3400元不等。支付了并不便宜的学费,学生究竟能获得怎样的培训,又由谁来传授“面试经”?邱老师说,学生要接受三方面的强化培训:除了由专业面试培训师给学生进行模拟面试培训外,学生还要学习香港地区文化背景知识和训练英语口语能力。

  模拟面试课是分成30个人左右的小班授课,教师将会根据历年港校面试的真题,设计一些答题框架,由学生补充内容。原本开放性的面试题,变成了“百人一面”的、有“答案框架”的填充题。对此,邱老师解释说,每年全国参加港校面试的学生有上万人,而参加培训的学生不过几百,即使有相似的回答,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学生家长不要盲从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上海实验学校校长李酉亭却提醒,学生和家长千万别盲从,不要为了应试而参加此类培训班。“香港高校招生采用面谈和讨论的形式,是意图在有限的时间内,考察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尤其是角色扮演题,是为了考察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创新的潜质。”李酉亭认为,面试培训班是应市场要求出现的,有其一定的创新性和可借鉴性。

  “但学生和家长也不要趋之若鹜,应先了解一下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当创新素质的培养,变成一种纯应试的机制,那就不可取了。完全机械的应试培训和过度的操练,不仅不能达到总体素质的提高,反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无益。” 

  本报记者 马丹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