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的游戏规则 汪永晨 |
◆汪永晨 在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披露的污染企业“黑名单”中,跨国公司的数字已经增加到了近100个,包括大家常喝的百事可乐。为什么,是违法的成本太低,制裁的手段不够狠,还是什么其他? 几年前曾和一个荷兰籍的联合国发展署驻中国的官员一起到湖北做小额赠款的考察。我们坐的面包车行驶在村子的路上,这位老兄吃完了一包饼干,打开窗子随手就把包装袋扔到了窗外。我惊讶之余问他,在荷兰你也这样扔垃圾吗?这位老外面带尴尬地说:我看大家都这样扔。 人之初性善还是性恶,这是不同文化的解读。但是强调性恶的一面,并用游戏规则,法规条约去约束,看起来是丑话说在前面,但规则的不遵守,那是会有相应的惩罚在等着你呢。随地乱扔垃圾——在中国规范这些行为,不也都是靠宣传教育无效,改用罚款在惩罚吗? 跨国公司也是人操纵的,在他们的所在国做得好,是因为有法律在那儿管着呢!靠道德素质约束每一个人的行为规范,那是要那的每一个人的境界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这高度的达到,靠榜样的力量事实证明做不到,被制裁和约束倒有可能把性本恶的那一面管得朝善的一面转化。 在人家国家再好的跨国公司,到了我们中国就受到不污染白不污染的启发,“觉悟”起来的事一桩桩、一件件,的确让人遗憾。但遗憾之余挖根源找辙治,游戏的规则的不可或缺,是我的一家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