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初中阶段有大量阅读积累的学生,其综合素质定会在以后的人生中得到良好体现——
迎接开学:再抓紧读点课外书

张克欣


  刚刚过去的书展,多多少少在中小学生中激发起了一些读书的兴趣,但仍有不少学生觉得读课外书和学校的读书考试会有冲突。在这里,我想就中学生课外阅读问题提一些自己的建议。

  平时积累很不够

  现在有些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经常会产生一些困惑,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上时常会有困难。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平时阅读积累得不够。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反映了一定的阅读量在语文学习上的重要作用。仅仅依靠语文教材中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一定的课外阅读对于中学生而言很重要。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电脑游戏、网络,或者电视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因此在文章的阅读理解上常常显出捉襟见肘、理解浅薄,甚至辞不达意的情况。若能利用暑假和平时课余时间作些课外阅读的拓展,对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有不少益处。

  阅读范围杂些、广些

  对于课外阅读作品的选择,则可以从各人的兴趣出发。通常来说,男生更偏爱武侠或历史题材小说,而女生则更为偏爱青春文学及一些情感类作品。适当读一些自己兴趣所在的作品无可厚非,不过,读书的范围不妨更杂一点、更广一点。譬如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不少鲁迅的著作和一些相关文学家的作品,学生可以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再多阅读一些有关作家的传记,或者中国的历史书籍,那样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增进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又譬如,不少学生对金庸的武侠小说情有独钟,那么也可以同时读一些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书籍,了解历史的真实状况,并更深刻地感受小说在重塑历史时的艺术之美,感悟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尤其是现在,诸如易中天、于丹等学者纷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读中国传统经典,这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契机,学生也可以由此及彼,读一些自己喜爱的传统经典。此外,余秋雨的散文、海子的诗歌,包括一些外国作家的作品等都可以去读一读。广泛的阅读,收获的将会是一种精神上的快乐。

  “不动笔墨不看书”

  在一定的课外阅读基础上,适当地做些读书笔记,或者写一些关于读书的感想,是很多著名学者读书的常用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对日常阅读来说,并不一定要做细致的要点记录,可以适当地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词句摘录下来。可以用卡片的形式记录,也可以做成手册。如果情动于中,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言。不在于字数的多少,而在于有感而发。这样日积月累,便会有不菲的收获。不仅有助于知识积累,对个人的写作也很有益处,同时抒发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快乐。

  针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也应予以支持和指导。有些老师和家长过分轻视通俗文学,将武侠、言情一类小说一律打入冷宫,那反而容易使学生对阅读产生逆反心理,收效并不好。实际上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和家长可打开思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作品的阅读中去,同时给予健康的指导。可以和孩子一起同读一本书,互相交流看法,在讨论中给予引导,这也是阅读的乐趣所在。

  读书是快乐的,一名在初中阶段有着大量阅读积累的学生,其综合素质将会在后来的人生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希望更多的同学抓紧暑假的最后几天,再多一些“快乐的阅读生活”,从大处着眼,这不失为一种迎接新学年的好方式!

  市西初级中学 高级教师  张克欣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