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眼 睛

张予佳


  难得登高俯瞰全城景色,那一刻,在我眼中,无数高耸的大厦真像错落有致的牙齿,还有那因商业计划即将被拔除的“病牙”——这个富裕而又窘困的年代中,城市是一张表情变化多端的脸孔,我却没有发现它的眼睛。

  晚霞满天的时候可以去散步。路过门厅的落地镜前突然犹豫了,镜子里的我头发乱了,还一身短打,趿拉着拖鞋。“要不要换套看上去正式些的衣服?”产生这个莫名其妙的念头是由于十分钟前刚看到的一则新闻:本市将逐步设立二十余万处街面监视探头……

  酷暑快过去了,走在街道上的感觉还算不错。尽量不去想那条新闻,隐身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仿佛就能享受到奇妙的安全感——如果我愿意,完全能够把自己和自己的思想藏起来。

  攥着冰激凌的孩子从身边跑过,朝着想象中的目标飞奔;一对情侣挽着手,挽着片刻甜蜜;老者不紧不慢地摇着蒲扇,散去了光阴;裸着膀子的闲汉们围坐着赌小钱,兜一圈麻将人生;夜排档的酒客瞅着从出租车里伸出美腿的时髦女郎——一如平常。波澜不惊的流水生活之下暗潮涌动,它是我身体的栖息地,更是灵魂的根!

  天色渐暗,准备等红灯变绿过马路的当口,我突然抬头仰望——与许多都市人相同,我也很少仰望星空,这次只为寻找电线杆顶端上那沉默的窥视者。“黑夜”、“寻找”、“眼睛”,这些只言片字在脑海中居然组合成了一段无比熟悉的诗句,我努力克制着不让诡异而虚妄的联想继续蔓延……

  迎面走来相熟的邻居,我笑容可掬地与他打趣:“请保持微笑,因为我们可能正在被拍摄……”据报道,在英国,每天人均被监控系统拍摄达三百多次。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目前社会架构中不同阶层间的制约机制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逐渐趋向全球化,其产生的公众效应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不久前,传媒报道: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公开呼吁要求“审计审计者”。被窥视时直观感觉的尴尬也使我疑虑如何监督二十余万只“眼睛”背后的眼睛。可是,由“监督监督者”向“监督监督监督者”的无尽延伸将推演出一个颇具黑色幽默的链条。

  不做亏心事的人固然不担心“夜半敲门”,但这不等于说欢迎“夜半敲门”。我暂时更愿意以超现实意义上的某种 “象征物”甚至图腾来看待这些“眼睛”。

  假设有一天,如街面监控系统般严密的监督机制能令潜规则无处遁形,令强势的利益集团忌惮而逐渐变得诚实些。那么,作为这个国度的公民一员,我会因为此刻被无辜地窥视而非常乐意付出小小的不快。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