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男人国 ——川藏边境父系部落漫记 钱钧华 |
13.看到了当地人的生存智慧 我指着一栋民居城堡问一位村民,建一栋这样的民居城堡需要多长时间?村民笑了笑说,光地基就要打二三年,要是完全建成,起码也要四五年。没想到建筑一栋外观简洁的房子竟然要这么长时间。 这里的墙体也不一般,从墙地基宽1.5米到1.7米开始,到房顶时墙体渐渐变窄,但房顶宽度也有1米。整个墙体非常厚重,子弹打不进。过去墙体还是双层的,现在是单层。跟厚墩墩的墙体比,上海多层楼房的墙体简直就薄得如煎饼。现在墙体虽是单层的,但仍然保留着枪眼,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留有枪眼,只是比过去相对少一些罢了。 民居城堡全都很高,一般均在20米以上。三四层,土坯占绝大多数,木头很少,这样就坚实,能杜绝失火,也能防止敌对部落纵火。房子高了敌人才爬不上来,所以他们认为房子高好,所以就越建越高。新建的民居城堡比房前屋后的大树还要高,敌人即使搭梯子也休想攻上来。城堡门一关,任何人进不来。 撇开它的实用功能不说,单其结构就极显心智。民居城堡的建筑风格堪称独特,功能也很独到,结构也是古拙别致。简直能和现代都市的别墅洋房相媲美。民居何止是民居,城堡又哪里是纯粹意义上的城堡,它们其实是建筑史上不可或缺的斑斓一页。 早上多喝了几碗酥油茶,上午到戈巴家访问,走进一幢民居城堡突然内急,便四处打量厕所的位置。光线暗,看不清东南西北,只得通过翻译询问。这家男主人指了指宽大房屋的一角说:“喏,这儿就可以。” 我没来得及细看,就在主人家指定的地方搞定,然后围着火塘坐下。眼睛适应室内光线以后,我看清这个屋子原来是个大客厅,足有80多平方米,再看看刚才如厕的地方,天呐,紧挨着蓄水的铜铸大缸,离灶台和餐具非常近。 我感觉自己犯了罪,有些无脸见人。打量一下在座人的表情,似乎都没在意这件事。我宽慰许多,心想,是主人家指定我在这里如厕的,就算错了,不是我要错的。 这天的访问是关于戈巴古代民主制和首领选举制,访问完毕,我补充问了一件与这堡厅有关的问题。 这间偌大的堡厅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墙根堆着铺的盖的,说明它是卧室;东头既有锅灶又有餐具,说明是厨房;挨着厨房附近有一个坑口,说明它是便池;客人来了,围在屋中心的火塘边,看来又是客厅;靠门的一侧放着一溜转经筒,像是经堂。这间房子功能齐全成这样,该称它是什么屋才对呢? 主人家笑了,得意中透着炫耀,好一通表白之后,惬意地等着向导翻译给我听。 原来,此时此刻我们呆着的正是他全家人生活的主场所,可以称之为万能之地。 万能之地是当地人的主室,也就是在山岩民居城堡里,戈巴家族集待客、就餐、烧煮、就寝、转经等多功能的综合性的活动场所。整栋民居城堡就属这间屋子最大,延伸的功能最广。这间屋子里设有灶台、灶台前面有火塘,火塘三面有高10厘米左右的土石围栏。夏天不用火塘,只用灶,隔热又省柴火,只在秋冬季节才用火塘。就餐时,全家人围坐一起,来了客人,客人和主人家也围坐在火塘边,底下垫着羊毛毡垫或者老羊皮。 从万能堡厅的结构布局和合理的配置,依稀明白父系部落的良苦用心,这是若干年的战乱岁月使他们生长出来的生存智慧。 试想,一场械斗开始,敌方攻到了民居城堡下,一家老少不能跨出家门一步,即使客厅、卧室、厨房和厕所分散安置也不行,因为跑出跑进、跑上跑下不方便还不安全,唯有把所有家事功能凝聚在一起,事情就好办多了。堡厅里有大水缸(所储用水可维系家人生活一月以上),喝水、做饭举手之劳。如厕也不用跑出去,灶台边就有便池。全家人挤在火塘边更能体现万众一心,团结起来力量大,一家人谁也不离开谁。 万能堡厅完全是过多的械斗逼出来的。从中,我看到了当地人的生存智慧,还看到了环境能决定人的生存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