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昨天是上海女孩左菁颖十九岁生日,“天地对话”让她兴奋不已——
有幸“问天”好比吃“太空蛋糕”

马亚宁


  “今天是我的19岁生日,竟然收到一份来自太空的生日礼物!”昨晚,上海女孩左菁颖“对天发问”后,兴奋地透露了“小秘密”:“这种冥冥中的‘天意’,会更加坚定我的天文梦。”

  奇妙“蛋糕” 

  紧张又激动地等了13个提问后,左菁颖伴着“太空音”的提示,用英文大声发问。当宇航员给出肯定的答案后,她的眼睛里闪过喜悦。她对“太空回答”十分满意:“开学后要到图书馆查一下,宇航员说的紧急返回装置是什么。”

  回想8月初接到通知的那个深夜,左菁颖觉得“很惊喜,很意外”。暑假回沪,她看到报上在征集“太空问”,她发出3个大众关心又不太专业的问题,很快得到回复。“天地对话”的时间一改再改,最终定在8月26日。小左美滋滋品味着这份幸运和巧合,“聆听来自太空的声音,这是一份多么奇妙的‘生日蛋糕’!”

  爱问女孩  

  得知左菁颖入选“天地对话”,她的高三班主任——市三女中的於丰老师不觉得意外。“高中时,她就是个爱提问的女孩,会问得老师不得不‘躲进’图书馆找资料。”

  “如果这次对话的10分钟都归我,我也问不够!”短短几十秒的“天地问答”,让小左意犹未尽。

  “爱问”女孩很渴望有机会参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带上一箩筐“太空问”就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天文系,“如果在那里碰到克莱顿·安德森,我会愉快地找他‘叙叙旧’,说自己是他的第一批地球听众。”

  迷恋天文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专业的天文学者。”高考填报志愿时,她一本只填了南京大学,“因为那里有全国知名的天文学系!”

  当年南大天文学系只在上海招1人,最终,她被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录取。上大学后,她参加学校的天文爱好者协会,“蹭”天文系的课,与天文系学生“混”在一起。

  小左还弹得一手好琵琶。若问她天文离音乐有多远,小左幽默地回答:“爱因斯坦爱拉小提琴,望星空和弹琵琶的距离又能有多远?”

  本报记者 马亚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