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陕西宁陕县广货街镇民政干部为迎接上级卫生检查,将镇上一名流浪人员用车拉到相邻的柞水县荒郊野外遗弃。在海拔1400多米高的秦岭上,该乞丐最终死亡。柞水县知情人称,邻县夜间常来扔乞丐,对付这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再将他们“扔回去”
跨县互扔乞丐的制度性缺漏

曹林


  为了本地市容政绩和卫生形象,邻县间竟然把乞丐当作垃圾一样,扔来扔去互相推扔,以至有乞丐在遗弃中病死,这让人触目惊心。在对政绩形象的盲目追逐中,在厌弃、驱逐乞丐上也同样是绞尽脑汁——其实,媚富与驱穷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

  “扔乞丐”的起因源于迎接上级卫生检查。“迎接卫生检查”,有过多少怪象因汝之名而发生。有地方满大街驱逐小商小贩,有地方关闭便民的公共厕所,有地方在破民房边砌上遮羞的观赏墙,有地方砸掉乞讨者的饭碗。总之,为了达到上级规定的卫生标准可以不择手段,“往邻县扔乞丐”就是这种不择手段走向极端。

  可怕的是,这很多时候并非个别和极端,从而凸现某些制度性的漏洞。从卫生检查到政绩考核,一些制度在给官员设定某种政绩要求时,缺乏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手段要求,缺乏对官员非法手段的制度性预防,缺乏对可能受伤害群体的保护,只要结果和成绩不问过程和手段,只看形象上的政绩而不管付出多少成本——这种制度逻辑自然纵容一些官员在实现目标上不择手段,以至于敢为了卫生形象把生病的乞丐扔到邻县。

  在形式主义颇有市场的当下,当设定某个卫生标准时,应该能充分考虑到有些部门和官员为了达标可能滥用手中的权力侵犯公民权利,应该预期到各种形式主义的花招,设计制度时就应该预防这些情况,把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手段要求纳入制度规范,对可能受害的群体以先在的保护,要求达到目标的手段必须合法和正当。如果仅有目标考核规定而缺乏合法性要求,缺乏一种限制公权力、让官员在法律框架内实现目标的制度设计,很容易导致一些官员“为达到目标可不择手段”——为了GDP可引进污染项目,为了政绩和面子,乞丐成了“垃圾”。    新京报(曹林)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