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上海地产
 第A20版:上海地产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投资理财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公众服务
 第A29版:求职
 第A30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A3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A32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科技
 第B13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4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5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6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7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8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9版:汽车·广告
 第B20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2007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什么不一定用什么

顾 土


  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是给什么吃什么,发什么用什么,自己没什么选择,自然多多益善。自从物质变得丰富起来以后,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但贫乏岁月带来的习惯依然故我。

  见了座位必定要强占要一屁股坐上去,这似乎成了定理。我曾经问过一些朋友,为什么一定要坐,他们都很惊讶地反问我:有座位为什么不坐?座位不就是给人坐的吗?后来出国,经常看见地铁的座位、公共汽车的座位还真的空在那里,旁边的人宁可站着。一次在圣彼得堡,我专门为此请教同行的俄国朋友,他们却惊讶地反问我:为什么非要坐啊?累的时候可以坐,不累的时候也可以不坐,尤其是在办公室坐了一天,站一站也不错啊。

  我们过去叫分房子,从无至有,由筒子楼一间到一室一厅,再升至两室一厅,直至三室一厅致仕养老送终。这样的住房方式,当然越大越好,标志着一个人的资历、级别和年头。在乡下,房子也是越大越好,寓意年有所进、芝麻开花。因为农耕时代,大,代表着一切。虽说现在,房子早已经过剩,可是房子仍然想多大就多大,只要有钱有权。我有一位朋友,钱是越赚越多,所以,房子也是越住越大,由90多平方米一路升去,一直住到现在的1000多平方米,看起来与家具商店加床上用品超市一般。还有一次去苏州,在一个小镇上看见一处游泳馆,我说,呀,这里还有室内游泳啊。没想到回答是,那是新农村住宅。我不知道现在在我们的心目里,房子面积是否有一个最高限,还是能多大就多大。反正我在美国的几位朋友与我们想法不一样,尽管有钱,年纪大了却将房子换小了。他们说这样简捷方便,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周游世界,而不是围着屋子转。

  我每次在机场安检口,看见许多人不停地将裤兜衣兜各个口袋里的物件一把一把抓出来,看见许多人不断地将皮带上一串一串的东西摘下来,就明白,他们肯定认为有兜就要用足兜,有皮带就要使满皮带。他们惟独不知道:衣服兜不一定非要装东西,因为兜还具备设计美的功能;皮带上挂钥匙其实既难看又难听,在全世界这样的景象估计绝无仅有。

  前些日子,听见一位日本朋友说:有车也不一定天天开车!他的话确实有道理。城市进步的标志不是私用车满街跑,而是公共交通的发达。我在街头经常发现,5辆车里有4辆居然只坐着一个人,这是一种巨大浪费,浪费自然资源浪费公共空间浪费城市建设浪费人的生活地盘。只要一出门,我就认定我们的生活如今实际是以车为本。住宅区楼下只剩车道没有人道,每分钟平均跑过3辆;胡同里走路必须贴着四合院的墙壁,不然就会被狼奔豕突的车辆刮倒;人行道基本成了停车场,而且疯狂的喇叭声让你感觉这里本来应该是车行道;无论走到哪里,车是第一、车是老大、车要先行,已是铁打的不成文法,是笃定的习惯法。

  有什么不一定用什么,还有很多地方适合,比如有特权不一定用特权,有机会贪污不一定非贪污,有肉吃不一定必须吃肉,有使坏的可能不一定就要使坏,有买卖不一定只买卖,等等。

  总之,有什么不一定用什么,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一项标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