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上海地产
 第A20版:上海地产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投资理财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公众服务
 第A29版:求职
 第A30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A3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A32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科技
 第B13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4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5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6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7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8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9版:汽车·广告
 第B20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2007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几年来,跨国公司进入国内市场后,逐步掌握并熟练使用且屡试不爽的“商业潜规则”
入乡随“俗”害了家乐福们


  前天和昨天,网上热议的话题之一,是“家乐福反腐风暴席卷北方与华南”。北方:家乐福北京CCU(城市采购中心)及7家门店遭调查,10名家乐福管理人员被北京警方传唤,其中8名经理级员工被警方刑拘。华南:家乐福在深圳的门店也传出多名管理人员遭到调查或传唤,至于出事者人数,目前尚缺乏进一步的说法。

  该话题之所以成为这两天的网上热议,还另有原因。前一阵子,西门子贿赂案受到全球关注。跨国公司以商业贿赂“开疆拓市”的丑闻,在它们的母国也时有发生,但就“量”来说,还属小概率事件。

  十几年来,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包括争取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后,逐步掌握并熟练使用且屡试不爽的“商业潜规则”,已经发展成三种主要类型:

  一类是贿赂中国的卖家或买家。贿赂卖家,一般由行贿开道,收购中国国内的优质国有资产或参股中国国内的优质国企。贿赂买家,同样以行贿开道,高价推销产品获取暴利,譬如2005年5月案发的德普(天津)公司,在1991年到2002年期间,向多家中国国有医院负责人行贿162.3万美元,换取这些医疗机构高价购买DPC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另一类是贿赂中国官员,通过钱与权、色与权、游与权等手段,换取进入中国市场后的“超国民待遇”或“超税收优惠”。包括换取原本不允许外企(资)进入的“市场准入”。

  再一类是一旦跨国公司在中国国内市场获取了做大做强的竞争优势,位居行业老大或龙头位置后,伴随其中下层经理人员本地化,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中方雇员中的部分“洋买办”,一朝权在手、就把手来伸,转而利用本企业的市场强势,向供货商索要各种进场(货)回扣,当这种现象渐趋普遍,供货商亦会主动向“洋买办”进贡。本次家乐福8名中方基层“洋买办”涉嫌吞食回扣事件,就属这个类型。

  跨国公司被媒体揭露曝光的只是冰山一角。因为是“商业潜规则”,就一定具备普遍性。国人与国人市场交易盛行这一套,国人与外人市场交易怎么可能不按这个套路进行?中国有句老话“入乡随俗”,外乡人不随俗,意味着你与本地人不能融合,那你就得处处碰壁。所以,我对网上痛斥家乐福、西门子无良的言论不以为然。真正值得舆论痛斥的,是我们“乡”里的“俗”。    广州日报 (鲁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