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特别报道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股市分析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广 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上海味道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广告
 第B24版: 广 告
 第B25版: 广 告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 广 告
  
2007年8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上举报亟待制度建设

柳珊


  近日,网上一度爆炒的“副市长殴打情妇”事件中的“主角”——云南省个旧市副市长被免职,算是给这一备受各方关注的事件画上了一个句号。类似这样在网上举报曝光的事件,如今越来越多。在国内著名的凯迪、天涯等社区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中,随处可见被热炒的“黑幕”或“丑闻”。有些事件经网上揭发议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如前两年的“铜须门事件”和前不久的“山西黑砖窑事件”,均是从网络世界走入现实世界的典型例子。

  对网上举报这一新生事物,有的人拍手欢迎,认为它有助于形成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力量,使网络成为一个反映民间呼声的平台,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公务员违法违纪的线索,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的人却忧心忡忡,认为曝光炒作的举报方式容易造成侵权,并可能干扰相关部门的调查和扰乱社会秩序。这些争论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问题,那就是网上举报亟待健全制度。

  在制度的层面思考网上举报现象,需要在法律法规的支持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要保证现实中正常的举报行为能够顺利进行,而不是让大量的举报材料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这样既可以缓解网上举报的压力,也有利于节约行政资源;其次是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各政府部门都在网上设立专门的举报信箱,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对举报内容作出答复,以规范目前举报材料在网上四处散发的现象;第三,可以考虑要求网上举报进行实名制并提供具体的举报线索,这样既可以防止有人恶意中伤,又有助于核实举报内容;还有,纪委或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关于举报知识的宣传,以提高民众的举报水平,尤其是理性使用网上举报的媒介素养能力。

  当然,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它作为一个独特的公共平台,因其自由、个性化与互动性等特点日益成为社会舆论载体的今天,我们应当看到,建设好网上举报制度是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丰富和补充,而如何维护网上举报的良好生态环境,推进网上举报制度的健康发展,不断发挥网上举报在推动国家民族发展进程中的有益作用,甚为关键。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