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特别报道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股市分析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广 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上海味道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广告
 第B24版: 广 告
 第B25版: 广 告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 广 告
  
2007年8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2年前,多位好心市民通过本报联络献出稀有血,救回小陈年轻的生命;如今,小陈又高烧一个多月不退,他给记者发来短信——
新民晚报曾救过我的命 现在我再次向你们求救

金志刚

  ■ 2005年10月2日,本报头版刊登众多市民献出救命血的报道

  “2年前,新民晚报救过我的命,我现在高烧不退一个多月,感觉快坚持不住了,想来想去,还是向你们求救,帮我找一找能找出我持续高烧原因的医生吧!”昨天下午,记者接到小陈发来的一个短信,感觉情况危急,立即赶到医院采访。

  持续高烧40℃ 查不出原因

  2年前也就是2005年的国庆节前夕,一位母亲向本报求助,她的儿子——当时22岁的小陈因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需输入Rh阴性A型血,但当时这种稀有血告缺,他因此挣扎在死亡边缘;通过本报报道和联络,多位好心市民国庆夜赶到市血液中心献血(详见2005年10月2日头版《国庆夜,爱伴着稀有血涌动》等报道),救回了年轻的生命。

  2年过去了,小陈一直艰难但顽强地活着,失去造血功能的他每个月要到医院输血、吊针。因为抵抗力较差,也为了让输进身体的血“耐用”一些,他除了去医院,平时只在家里呆着。今年7月20日,他突然发烧,3天后住进了第九人民医院。一个多月过去了,小陈持续高烧40℃以上,每天被“烧”得几乎意识模糊,但就是查不出什么原因,一个月内医药费花了约8万元,各种抗生素、抗菌素几乎都用遍了,但似乎“药不对症”,没有起什么作用。

  爱情来之不易 相互支撑

  昨天下午,陪伴在小陈病床边的是他的女朋友小张。病中的他充满了感激之情:“要不是新民晚报和那么多的好心人,我不可能活到今天,更不可能得到爱情!”

  2005年小陈住院期间,小张在第九人民医院做实习医生,两人认识后很谈得来。小陈出院后,小张也成了另一家医院的口腔科医生,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2006年底,小张瞒着父母,不顾小陈的病,毅然与他确定了恋爱关系。此后,小张一直陪在男友身边,这次小陈高烧住院,她更是不时请假到医院陪伴。

  来之不易的爱情始终在支撑小陈活下去,尽管陈爸爸最近一个月中已经数次拿到医院开出的儿子病危通知书,但小陈说:“我的命是新民晚报和好心人‘捡’回来的,我也不能扔下小张,所以我一定要撑下去。”

  妈妈恳求 “救救我儿子”

  几年来,只要小陈住院,妈妈总是陪伴在儿子身边,但昨天下午却没有见到她。一问,小陈爸爸面露难色:“就在小陈这次住院期间,我也动了个小手术,照顾儿子的任务就全压在他妈妈肩上,她晚上在医院陪夜,白天照样去上班。8月16日早上,她从医院出来,人很累,一辆面包车开过来,她没躲开,被带倒在地,左腿膝盖受伤了,一直在家躺着呢。”

  记者随后打电话问候小陈妈妈。她始终不愿提自己受伤的事,一个劲地说道:“请再救救我的儿子吧,现在最迫切的是找出他发高烧的原因,希望各方名医或者得过类似疾病的病家给我们出出主意。坚持了那么多年,我们说什么也不会放弃的。”

  (恳请有高招的医生或市民拨打962288或发邮件至jzg@wxjt.com.cn帮帮小陈一家)

  本报记者 金志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