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特别报道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股市分析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广 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上海味道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广告
 第B24版: 广 告
 第B25版: 广 告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 广 告
    
2007年8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事、琐事、棘手事,事事挂心
本市“十佳”人民调解员上午受表彰
施妍萍 郑裕利


  今天上午,本市表彰“十佳”人民调解员。他们用法律和热情化解着矛盾和纠纷,受到了所在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和爱戴。

  “众家阿姨”

  在虹口区乍浦街道,包雅飞称得上“老土地”了,她在这里做了将近30年的人民调解工作,人头熟,关系密,居民们把她视为“众家阿姨”。

  亮妹和权哥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母女俩户口虽在权哥那里,却不能入住。而权哥也从未付过女儿生活费。这次,房屋动迁,权哥拿走了全部动迁款,亮妹无奈之下只得求助“众家阿姨”。包雅飞几番论理论情论法,终于打动了权哥,不仅解决了动迁款的分配纠纷,还争得了孩子应得的生活费。

  包雅飞说,再小的民事也是大事,要以满腔的热情排解纠纷。

  “东明骄傲”

  “东明骄傲”是浦东东明街道父老乡亲给首席调解员冯红梅的荣誉称号。握有法律专业文凭的冯红梅,在退休时拒绝多家企业的邀请,执意到街道从事调解工作。几年里,仅重大复杂的纠纷就成功调处47起。

  一次,一名78岁的老太在听了冯红梅讲的《民法》课后,向冯红梅吐露了一件心事。老太一人独居,把一生的积蓄3万元借给了邻居做生意。没想到,3个月借款期过去了,邻居非但分文未还,还去了外地至今不见踪影。冯红梅马上替她算了一下诉讼时效。好险,离2年的诉讼时效期满仅剩下十来天了。

  在冯红梅的指点下,老太一纸诉状送进了法院。说来也巧,一个多月后,邻居从外地回来过春节。没多久,法院判决老人胜诉,3万元“养老钱”回到了老人手里。

  “小字辈”

  调解干部朱海若是宝山区友谊街道宝山十村居民眼中的“小字辈”,今年才35岁。可“小字辈”的作用却不小,每当小区有纠纷或矛盾发生时,身为调委会主任的朱海若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有一段时间,小区商业配套房里开出了一家拉面馆,油烟、噪声污染环境,居民们怨声载道。朱海若多次走访居民,联系有关专家测试,将数据提供给环保部门,建议拉面馆整改。一起可能激化的群体性矛盾被平息了。

  朱海若还善于总结经验,形成了“心理缓和法”“换位思考法”“分开引导法”“情理教育法”等独特的工作方法。

  “精品”

  徐汇区斜土街道曾有一起房产继承纠纷,双方耗时2年打了8场官司也未能解决。街道调解员张兴法揽下了这件棘手活,开了上百次调解会,终于促成和解。社区居民都称张兴法是“精品”调解员。

  一名装潢老板拖欠工人的工资和建材店货款,而装潢质量又引来用户索赔。张兴法安抚众人情绪,并逐一登记债权债务,再要求装潢老板出具偿债担保,整整调处了2天,才使这起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包大人”

  在嘉定区真新街道,居民们常说:人家有事找警察,我们有事是找“包大人”。这“包大人”还真姓包,就是街道人民调解室主任包翠华。

  小夫妻吵架了,她会到场劝解;老人们打牌红了脸,她会立马赶到平息;刑释人员出狱后,她帮着找工作;母亡父入狱的孩子流浪街头无人管,她带回家,一养就是3年……每年,包翠华都要调处纠纷几百起,而且无一调解不当而上访的。

  排解纷争也有风险。包翠华就曾遭人辱骂和威胁,但她没有后退半步。她为自己买了6份保险,对丈夫和儿子说道:我不会放弃这份事业,一旦我出了什么事,这也是给你们的一份保障,不要给政府添麻烦。

  张枝香、周进、徐之富、徐诸良、蔡祥云……正是数以千计的人民调解员付出努力,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平安与和谐。

    本报记者 郑裕利 通讯员 施妍萍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