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 杀 杨子明 |
科学研究发现,喝酒是真的会死人。当然,那是喝了多年后诱发的绝症,当场饮死的非常罕见,但也不是没有。近年就听到多起“饮杀”事件,都发生在下级接待上级的宴会上,接待人员因饮酒过量而丧生。刚才还在举杯,顷刻则分阴阳,众官一时不知所措。 马克思曾很有见地地指出:“历史常常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被饮杀的干部绝不会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史有前例:信陵君落权失意时,“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史记》)。又《宋朝事实类苑》载李询任开封知府,嗜酒得宿夜不解,以至酒气熏堂,皇帝批评仍不能节制,“竟以过度而卒”。此二公之饮死,是慢死,不够壮烈,况且前者是自暴自弃,后者是嗜酒如命,死不足惜,绝不能与公干接待时献身相提并论。后来在《北齐书》上找到相关的记载,为饮酒殉职的“公仆”挽回一点面子。 1500年前,北齐武帝手下有个主簿官,叫孙骞。孙主簿与同僚高季式等人剧饮,不幸醉死。齐武帝后来见到高季式时,责之:“卿饮杀我孙主簿。”人死的方式有许多,可以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可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甚至可以是病死老死。饮死,就算“因公殉职”,也不好张扬,只能不了了之。 齐武帝被饮杀一位得力干将之事,因史官为其立传而流传千古,才不致使那些饮杀和被饮杀于孙骞之后的“公仆”背负首恶之名。 不知是现代新闻事业发达了还是官场的应酬增多,近年来饮死之声不绝于耳。但当事之时,兴致所至,不喝难过人情关。谁想到几杯下去,还真会要命!真不知这样“乐极生悲”之戏还要上演到几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