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电影节特别报道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人物
 第A2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人物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电
 第B24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26版: 新民环球·论坛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京“舞剑”:旨在重现大国雄风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冯绍雷 教授


  当今国际局势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正在迅速下滑,大概可以称之为进入了冷战结束以来的一个最为糟糕的时期。与前相比,当前这种关系的迅速跌落表现为出现了一个在意识形态、经济往来、乃至于军事战略等各个领域全面发生问题的时期。这个时期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在最近一两个月来,俄罗斯几乎在军事战略领域的各个方面,从地面到太空、从外高加索到北极,从战略武器到常规武器集中地展示了俄罗斯的实力。近期以来,俄罗斯的国际形象颇有点像世界各大媒体所展示的普京总统度假时所披露的一身强健肌肉:大国俄罗斯实力仍在,她不会向任何人屈服。

  为什么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在近期发生了这样急剧的下降?为什么尤其是在最近普京总统亲自出面在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上表达立场?是否如有人所断言,一场新的冷战爆发在即?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恶化之后,又将会出现一个怎么样的大国关系格局?如此诸多问题,尚待以下分析寻察端倪。

  战略力量展示  兼顾点面结合

  问:最近俄罗斯频频“亮剑”,一系列军事行动引起了西方各国的关注。俄方最近到底有哪些比较大的军事动作?

  许多年来习惯于冷战后歌舞升平的太平局势,人们似乎也淡忘了作为前苏联法定继承国的俄罗斯依然是一个当今世界数一数二战略超级大国的事实,但是,自从今年的6月初始,俄罗斯出其不意地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频率,向世界展示了其强劲的战略实力,令世人为之动容。

  这一次俄罗斯军事战略力量的显示,大体上是沿着以下这样的路线:

  其一,8月17日普京总统宣布,俄罗斯自即日起恢复已经停止了15年的战略轰炸机例行空中巡逻,以应对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当天,14架战略轰炸机在俄境内的7个飞机场同时起飞,进行了20小时的远程战略巡逻,范围远及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俄罗斯战略指挥部门宣布,能够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在目前的战备飞行中将不携带核武器;同时也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侵略行为。来自挪威、英国和日本关岛美军基地的报告显示,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曾经到达接近上述国家的国际空域。

  其二,俄罗斯海军的战略部署出现新动向:作为目前俄罗斯仅存的“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空母舰,在经过了两年的休整后已经正式恢复战斗机的起降。海军元帅马索林宣布,原定于2016-2017年开始的为本国修建航母的计划将提前推进。同时,俄罗斯海军领导人透露,新的海军战略将包括在太平洋地区的堪察加岛修建海军基地;在西线,除了原有的黑海舰队、北方舰队和巴尔干舰队,俄罗斯将在地中海建立新的常设海军部队。

  其三,今年夏天俄罗斯在南方、远东、北方等各地频频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这类演习的特点是首先大都在国境线附近展开;其次,所有这些演习都有空军的参与;第三,各种演习以解决不同战区的不同实战任务为目的。国外观察家报道,其中的一些演习,如俄罗斯空军在北海地区举行的演习规模为近20年来之最。

  其四,俄罗斯战略力量显示的一个突出之点,是直接以新型战略武器的制作和试验作为重点:

  5月29日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宣布,射程为5500公里、能够携带10枚不同弹头的新型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RS-24”发射成功。他同时宣布,这一新型武器“能穿透任何导弹防御系统”。

  同日,一种新型的以打击小型目标为重点、射程为50-280公里的战术导弹“伊斯坎德尔-M”也发射成功。俄罗斯军方坦率地宣布,此项新型武器按照有关协议的规定可以用来出口。

  6月4日,也即在今年八国峰会召开的前两天,普京总统宴请八国记者,亲自宣布:如果美国的反导系统部署在欧洲,那么,俄罗斯“将把导弹重新瞄准欧洲”。

  8月初,俄罗斯海军司令宣布,俄海军准备在最近的成功试验之后,与明年开始批量生产最先进“布拉瓦-M”( 又称“圆锤-M”)型的海基洲际弹道导弹。

  屡屡重拳出手  欲向西方施压

  问:俄罗斯选在这一时间实施这一系列军事动作有什么样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俄罗斯战略力量在冷战后前所未有的大事展示,显然是有其一系列的意图。如果从稍为长远一点的背景来看,北约东扩乃至于最近两三年中俄罗斯周边国家中所发生的“颜色革命”,自然可以视为俄罗斯在欧洲乃至于全球层面上受到西方挤压的表现。而最近几年来,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形势持续走好和政治形势的稳定也可以认为是有了向西方叫板的底气。但俄罗斯的战略力量显示为什么集中出现于今年入夏之后,还是另有蹊跷。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美国以防止伊朗的导弹袭击为由,执意要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受到了俄罗斯方面的坚决抵制开始,就已经种下了催化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的种子。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先生曾经坦率地表示:“我认为这件事办得笨手笨脚(指北约在波捷部署一事),这是一个不成熟的想法,目前阶段没有任何紧迫性,我们硬是把事情推到这一步。基本上开始就这个问题与捷克人和波兰人展开会谈时,却没有与北约和俄罗斯人进行认真的讨论。这不是处理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

  就是在此之后,人们听到了普京总统在慕尼黑对于美国的从未有过的尖锐抨击。

  但是,俄罗斯战略力量在今年年中的这番大显示,还有其更为深刻的背景。今年6月由俄罗斯提议举行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缔约国的紧急会议,讨论面临崩溃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该条约在1990年签署,在1999年加以修订。虽然根据条约的规定北约国家在常规装备方面保有优势,但当时俄罗斯考虑到经济困难和军费不足,通过达成协议,还是可以降低对俄罗斯的安全威胁。所以,2004年俄罗斯议会批准了这一条约。

  但是迄今为止,所有北约国家都未通过这项条约,意在以此作为条件,进一步迫使俄罗斯从格鲁吉亚等地撤军,压缩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为此,俄罗斯要求召开这次会议,提出了要让以前属于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加入条约,以限制其发展常规军备等6项建议。会谈的结果以北约各国的拒绝而告终。这一结局显然将使得俄罗斯在欧洲地缘政治与战略格局中有可能长期居于不利地位,这对于国力有所恢复、民意正在重新凝聚的俄罗斯是一个巨大的刺激。

  所以,通过传统强项的展示,不仅是俄罗斯对于当前地缘与战略不均衡状态的一种反应,而且也通过这种强硬的方式,不光是对于大选在即的美国朝野施加影响,甚而也旨在在西方内部特别是在战略格局中处于被动地位的欧洲形成压力,以期引起内部的分化。

  强硬抗衡之后 仍要握手言和

  问:有些媒体认为,普京此举是为了恢复昔日大国地位的姿态,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俄罗斯战略力量从象征性展示向实际性布防的转变。您认为哪一种观点更加合乎现实?

  此次俄罗斯与西方在军事战略领域所出现的这番较量不光是冷战后的十多年当中在政治、经济、战略等一系列问题上矛盾激化的一个集中表现,而且也是俄罗斯国内大国意识重新有所增长的一个体现:俄罗斯人不再甘愿于西方的盛气凌人和强权之下俯首帖耳。

  但问题在于俄罗斯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甘愿与西方决裂?是否从此国际局势就将走向新的冷战?

  这里使人回想起了叶利钦时期的一段故事。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前夕,曾经是上世纪90年代中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一个最低点。当时叶利钦总统亲自下令,让100多名俄罗斯伞兵空降在普里斯蒂那机场,阻止了北约英国军队的入驻,俄罗斯与北约部队险些发生一场大规模的对抗。后经双方妥协才摆脱危局。

  今天,在普京总统执政的最后一段日子里,我们同样看到了日渐激化的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但是问题在于,就在当年叶利钦执政末年与西方摆出架势准备要展开恶斗之后不久,接任的普京在2000年初担任总统之初却立即着手大幅度地推动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人们在这里似乎能看到,一个正在被重复着的逻辑现象是:叶利钦对西方示以强硬姿态,并不妨碍普京随之而来的与西方大幅度调整关系;那么,敢问如今普京与西方之间如此激烈的言辞相伤,是否也不会妨碍他的继任者也可以再次一定程度地修复与西方关系呢?甚至,俄罗斯的朋友们曾经透露,当年叶利钦在即将下野之际与西方“抬扛”,正是为了给普京留出足够的余地来与西方进行调整关系。所以,结论是,2008年之后俄与西方的关系不无可能是剑拔弩张之后的一段间歇。

  在普京看来,强硬与抗衡是必要的,但是不必走向绝路。就像他在著名的慕尼黑讲话中痛快淋漓地表达了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体系的不满和愤怒之后,在而后的八国峰会上,还是出其不意地提出了愿意和美国合作,共同使用阿塞拜疆战略基地的建议,令对手跌破眼镜。

  再退一步言之,当今俄罗斯虽然是民意重新聚集,但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进一步恢复国力依然是大多数民众心中都十分清楚的目标。即便是军方人士在一再表达了强硬对抗的态度之后,也还是非常清楚在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在军事战略力量方面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恐怕,这种差距将是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中俄罗斯战略力量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普京总统当然更加清楚这样一副现实的图景。所以,人们往往可以看见他在尖锐地抨击西方,为俄罗斯老百姓大大地出一口恶气之后,还是会巧妙地找到一条出路,体面地与对手握手言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