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电影节特别报道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人物
 第A2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人物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电
 第B24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26版: 新民环球·论坛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美国,要多长个心眼


  (上接A25版)某位个人或某个机构。其实,这是美国政府比较通用的一种公关方式。联邦一级和州一级政府相对还慎重一些,县市一级政府特别是中小城市签发贺信或表扬状就比较容易。中国内地一个重要城市来美招商,往往可以邀请几个美国市长出席,每个市长几乎人手一份贺信。

  美国一些地方政府还会发放荣誉市民证,比如中国一位重要的政府官员访问该市,或是一家中国大企业在该市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出席活动的官员或企业家往往就会收到这样一份荣誉市民证。这只是一种礼仪祝贺性质的文件,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前几年,洛杉矶下属蒙特利公园市就发生过不法之徒在中国内地以好几万美元高价倒卖该市荣誉市民证书的案例,称拿到该证书等于拿到美国绿卡。当时担任该市市长的马丁尼斯女士连称“太疯狂了,这张证书就值10美分”。

  协会公司随便注册

  在美国,注册登记一个协会或企业是相当方便的事,有些地方甚至无需注册资金,对使用全美、美国等名称也没有严格的限制,一般只要别和其他机构重名就可以了。

  在美国华人界,用美中、泛美、全美,甚至全球、世界等名头注册协会或企业似乎成了一种风气。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多数不仅代表不了国家级水平,就连地区水平都很难达到。美国华裔社会有这样一句调侃的话,说是两个人就可以组织三个协会,办法是两个人各组成一个协会,然后再联合组织第三个。

  事实上,尽管华人在美国的数量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佼佼者也已经成为知名人士,但不可否认的是,华裔社区整体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依然有限,在少数族裔中也不算最有影响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除了华人百人会、美国华商总会等少数华人组织外,多数华人社团或组织都很难进入美国主流社会,不少属于当地华人自娱自乐性质。

  同样,在美国,华人开办的有影响的大企业也是凤毛麟角。冠以美中、国际等很响亮头衔的企业,其实相当数量是小公司,有的甚至是连正规办公场地也没有的“夫妻老婆店”。如今,个别中小公司为了提高形象,把办公地址放在类似洛杉矶比华利山庄、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等黄金地段的高级写字楼里,其实不少属于“群租户”,一小间办公室可以挂牌好几个公司,只留个秘书接电话、收传真。

  副总裁地位并不高

  在不少美国大公司,一些重要部门负责人都被冠以总裁或副总裁头衔,其地位也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高。按照多数美国大公司的管理层构架,常常有二三十位副总裁。副总裁上面还有高级副总裁或资深副总裁、执行副总裁、董事、常务董事、副董事长、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总裁、首席执行官、董事长等许多更高级的职位。

  一些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人拥有不少闪亮的社会头衔,比如哈佛、耶鲁、斯坦福这样世界顶级大学的校董,或是很有影响的博物馆、文化社会团体的董事等。这并不等于这些人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许多人是向这些社会公益机构捐助了较大数额善款而得来的头衔,这已经成为美国富裕阶层回报社会、提高自身地位的一种通用做法。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