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要多长个心眼 |
(上接A25版)某位个人或某个机构。其实,这是美国政府比较通用的一种公关方式。联邦一级和州一级政府相对还慎重一些,县市一级政府特别是中小城市签发贺信或表扬状就比较容易。中国内地一个重要城市来美招商,往往可以邀请几个美国市长出席,每个市长几乎人手一份贺信。 美国一些地方政府还会发放荣誉市民证,比如中国一位重要的政府官员访问该市,或是一家中国大企业在该市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出席活动的官员或企业家往往就会收到这样一份荣誉市民证。这只是一种礼仪祝贺性质的文件,没有任何法律效力。前几年,洛杉矶下属蒙特利公园市就发生过不法之徒在中国内地以好几万美元高价倒卖该市荣誉市民证书的案例,称拿到该证书等于拿到美国绿卡。当时担任该市市长的马丁尼斯女士连称“太疯狂了,这张证书就值10美分”。 协会公司随便注册 在美国,注册登记一个协会或企业是相当方便的事,有些地方甚至无需注册资金,对使用全美、美国等名称也没有严格的限制,一般只要别和其他机构重名就可以了。 在美国华人界,用美中、泛美、全美,甚至全球、世界等名头注册协会或企业似乎成了一种风气。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多数不仅代表不了国家级水平,就连地区水平都很难达到。美国华裔社会有这样一句调侃的话,说是两个人就可以组织三个协会,办法是两个人各组成一个协会,然后再联合组织第三个。 事实上,尽管华人在美国的数量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佼佼者也已经成为知名人士,但不可否认的是,华裔社区整体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依然有限,在少数族裔中也不算最有影响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除了华人百人会、美国华商总会等少数华人组织外,多数华人社团或组织都很难进入美国主流社会,不少属于当地华人自娱自乐性质。 同样,在美国,华人开办的有影响的大企业也是凤毛麟角。冠以美中、国际等很响亮头衔的企业,其实相当数量是小公司,有的甚至是连正规办公场地也没有的“夫妻老婆店”。如今,个别中小公司为了提高形象,把办公地址放在类似洛杉矶比华利山庄、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等黄金地段的高级写字楼里,其实不少属于“群租户”,一小间办公室可以挂牌好几个公司,只留个秘书接电话、收传真。 副总裁地位并不高 在不少美国大公司,一些重要部门负责人都被冠以总裁或副总裁头衔,其地位也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高。按照多数美国大公司的管理层构架,常常有二三十位副总裁。副总裁上面还有高级副总裁或资深副总裁、执行副总裁、董事、常务董事、副董事长、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总裁、首席执行官、董事长等许多更高级的职位。 一些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人拥有不少闪亮的社会头衔,比如哈佛、耶鲁、斯坦福这样世界顶级大学的校董,或是很有影响的博物馆、文化社会团体的董事等。这并不等于这些人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许多人是向这些社会公益机构捐助了较大数额善款而得来的头衔,这已经成为美国富裕阶层回报社会、提高自身地位的一种通用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