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电影节特别报道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人物
 第A2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人物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电
 第B24版:资讯生活·家装
  
2007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个人信用查询上海居首位
平均每天6万笔占全国1/4
宋宁华


  本报讯 (记者 宋宁华)昨天,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获悉,根据最新统计,上海个人信用信息库查询量居全国首位,占了近四分之一,有望成为人们的第二张“身份证”。

  个人查询最“火爆”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二部主任李竞雄介绍,从2004年起,人民银行开始组织商业银行建设全国统一的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其中,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它主要采集个人在商业银行的借还款、信用卡、担保等信用信息,以及相关的身份识别信息,还面向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联网查询服务。

  据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全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收录5.43亿人信息,其中有信贷记录的7800万人,日均查询26万笔。其中,上海个人查询最为“火爆”,共开设查询终端3979个,平均每天查询6万笔,占全国查询总量的四分之一,居全国首位。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方面,上海平均每天查询7400笔,也占全国查询总量的十分之一。

  为何出现“查询热”

  李竞雄分析,这种“信用查询热”首先和上海的金融地位密切相关。现在不少商业银行都将信用卡中心设在上海,发卡银行需要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审核后才予以发放,信用查询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其次,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需要审核个人、企业的信用状况,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要求应聘者出具信用报告等,都大大增加了个人信用的查询量。

  此外,上海人信用意识越来越强也是重要原因。现在,个人只要带上身份证,凭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就可以到人民银行指定的窗口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不少人出于对个人信用的关心主动前来查询。

  信用成为“白纸黑字”

  随着个人信用成为“白纸黑字”,不讲信用将举步维艰。据介绍,目前人民银行已与最高法院、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产业部、建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达成共识,采集法院强制执行信息、企业产品质量信息、企业环保处罚信息、企业和个人电信缴费信息、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等。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老赖”、排污超标的企业等,信用报告上都会增加“污点”。

  评论 070831104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