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电影节特别报道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人物
 第A2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人物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电
 第B24版:资讯生活·家装
    
2007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毛毯理论”的破产

凯文


    父亲曾向我炫耀他的“毛毯理论”。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63.50元,可以买1.5条毛毯;20年后的80年代初,他的月薪涨到了180元,这种毛毯也涨到了121元,他的工资仍然相当于1.5条毛毯!他试图用这个例子说明,物价上涨与工资上涨是一对双胞胎,对购买力和生活质量没什么影响,只是数字变化而已。选用毛毯作参照物,是因为那种毛毯的规格、质量几十年未变,有可比性。

  父亲原指望退休时的月薪能增加几倍就不错了:月入千元,一年就挣个“万元户”当当。结果他的退休金超过2000元,可以买5条毛毯。再细算一下,20多年来,除了大米、面粉和大饼油条的价格涨了10倍外,穿的、烧的、用的商品价格,也就是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成本上涨幅度均不足10倍;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却远超过10倍。铁的事实摆在面前,父亲不再提他的“毛毯理论”了,诚恳地承认:工资增加比物价上涨快。

  去年提高粮食收购价以后,我预料到各种商品普遍涨价是早晚的事。猪肉、鸡蛋生产与粮食关系密切,率先涨价了,其他商品早晚也得跟着涨。再则,随着社会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货币流通量必然相应膨胀,也会引起物价上涨。

  有了理性认识和心理准备,我对眼下柴米油盐的涨价就坦然了。近年来,工资以每年约12%的速度增加,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仅以2-3%的速度增加,其中隐藏的不平衡早晚得爆发。这也是经济规律,不是我的感情能左右的,也不用我操心。经过这次涨价,一切自会取得新的平衡,日子还要继续过。

  就我自己而言,这轮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给我带来的影响有限。说白了,虽然我的月收入是上海职工平均工资的好几倍,但是我仍然只吃一份粮食、一份猪肉,穿一套衣服,睡一张床。所以,这轮涨价对我的影响也只有平均影响的几分之一,远比低收入群体小。

    凯文 (部门主管)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