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电影节特别报道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人物
 第A2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人物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电
 第B24版:资讯生活·家装
    
2007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携带上亿资金 疯狂炒作虫草
专家称:如此下去,这种宝贵资源不出10年将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文贻炜 顾玲

  ■ 市场上出现的冬虫夏草香烟,每盒售价九十元   新华社记者 文贻炜 摄

  冬天是虫,夏天是草,这神奇的高原精灵,被列为中国名贵药材之宝。而正是这断被称为“软黄金”的高原生物,近年来在医药领域吹出了越来越大的泡沫。

  日益稀少的“软黄金”

  冬虫夏草是分布在海拔2800米至5400米之间高寒草甸中的一种中国特有珍稀生物。它与野生人参、鹿茸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贵中药材。

  今年夏季,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织的考察队对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等省区的冬虫夏草主要产区进行了考察。12名队员分两路走访了45个县市,考察发现:青海、西藏两省区虫草分布密集区目前产量仅为25年前的10%,全国的虫草产量仅为25年前的2%-3.5%,原分布密集区的40%地块已经多年未发现虫草生长了。

  带队考察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杨大荣在1982年就开始在青藏高原开展冬虫夏草研究。杨大荣说:“这次在调查的18个主要县中,每个县上山采虫草的人员累计约50万人次。采挖者见到就采,哪怕是虫体腐烂,仅剩下子实体,冬虫夏草传宗接代都很难。”

  经研究比较,25年前,虫草生长密集区每平方米高达20至46条;而目前大部分以前的密集分布区虫草种群已经灭绝,分布最密集区每平方米仅存1至5条。

  炒作助长疯狂采挖

  越少越贵,越贵越挖,越挖越少。受商业炒作驱动及市场非理性消费影响,我国“虫草热”已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记者今年5月在虫草原产地之一的青海调查,500克中等虫草(1500根)均价3.5万元;到8月份,记者在同一家店看到,中等虫草价格已上扬到每500克5万元。

  近年青海等原产地的虫草售价与30年前比较已经上涨千倍以上!

  提起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冬虫夏草的主产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收购虫草的情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峰记忆犹新:“当时一次就收购了两大卡车冬虫夏草,差不多有10吨,价钱也相当低,算下来一公斤也就10元钱。而现在沿海市场最高价已经达28万元一公斤。”

  青海省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詹红岩说,近几年来很多厂家开发出许多用虫草作原料的保健新产品,商家在推广新品时首先会大力宣传作为主要原料的虫草,大肆渲染其“神奇”功效及稀有珍贵,在这种炒作之下,虫草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从抗癌到壮阳,从美容到治疗艾滋病,几乎无所不能。西部一企业还“开发”出一种以“冬虫夏草”命名的香烟,零售价每条近千元。

  西宁市七一路一家虫草专卖店的王经理对记者说,目前经营虫草非理性因素已经比较明显。一些东部商人带着上亿元资金到青海来收购虫草,虫草在冰柜里“捂”上一年,至少会有50%的利润。虫草资源有限,未来价格还会大幅上涨。

  虫草真的是“神药”吗

  由于目前科学界尚未研究清楚冬虫夏草的形成机制,同时由于人工模拟虫草蝙蝠蛾的生活环境十分困难,目前冬虫夏草还不能进行人工规模化生产。

  詹红岩说,虫草被认为是“神药”,一方面是因为自身虫体生长机理的神奇,并具有一定的药效,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其稀缺性。

  被人们疯狂追逐的冬虫夏草,实际上是体内有一种寄生真菌的“虫草蝙蝠蛾”幼虫。这种幼虫冬季潜伏在土中,到春夏之交,被真菌感染而从虫体顶部长出子实体露出地面,发育成草状,成为“冬虫夏草”。

  在中医专家眼里,虫草其实很普通。“它是中药,它的药效只适用于肺虚、肾虚或肺肾两虚引起的各种病症。现在虫草高昂的市场价格已远远超过它的药用价值。”青海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药师贾守宁说。他呼吁消费者理性对待。

  高原生态警钟敲响

  对于冬虫夏草在消费市场所演绎的虚幻神话,杨大荣、詹红岩等专家痛心疾首。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冬虫夏草这一物种的未来,更是其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

  虫草核心分布地带处于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怒江、雅砻江等大江源头的高寒草甸,其生态地位在整个亚洲都举足轻重。青藏高原生态极其脆弱,一旦被破坏很难自我恢复。

  采挖者挖走了虫草,却留下难以根治的生态恶果。挖虫草,一般工具是专用的镢头和小铲。发现虫草后,为不破坏虫体,人们就将周围的草皮连土一起挖出。挖一根虫草最少要破坏30平方厘米左右的草皮,而采挖过程中被践踏、车碾的面积则更大。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指出,疯狂采挖虫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水源之地草甸生态恶化后,旱季水源会逐年减少,雨季则无法保持水分,一下大雨就暴发山洪和泥石流,会危及我国和亚洲数十亿人口的生存。

  专家的预言在现实中已经开始呈现。2003年12月至2004年4月,黄河源头鄂陵湖出水口出现历史上首次断流。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的调查显示: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垦挖,雅鲁藏布江中游水土流失面积已达615万公顷,土壤沙化加剧,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杨大荣说,不采取有力措施终结冬虫夏草资源利用所存在的恶性循环,不出10年,这种宝贵资源将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而同时,产区进一步恶化的生态环境,将演变为一系列不可预知的自然灾难。

  “新华视点”记者 文贻炜 顾玲

  (据新华社西宁8月30日电)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