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威尼斯电影节专版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4版: 中国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均学费千余元 学生搭机去上课
“天价”国学班 几多含金量?

张倩倩 戴劲松


  继高校争相开办EMBA班后,同样主要针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国学班又开始热了起来。武汉大学“乾元国学讲堂”新近开班,引来种种议论。

  国学热的背后    

  记者了解到,“乾元国学讲堂”每月利用周末集中授课2天,24天课共180小时,包括《庄子》《周易》《道德经》、佛学经典等8门课程,学制一年,学费2.6万元,资料费2000元,共计2.8万元。平均一天的学费高达1000多元,如此高价的国学讲堂依然吸引了全国30多人报名,最后首批录取了其中的20人。记者从多方了解到,这个价格在全国并不是最高的。

  武汉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范明华认为,国学班之所以有“市场”,大背景就是国学热。我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唤醒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重新审视。在新的文化定位下,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逐渐增强。

  学生各取所需    

  武汉大学国学班的首批学员中,七成来自企业中高管理层。和EMBA班一样,每到授课时间,这些身价不菲的老总大多搭机来上课。

  可以说,从诞生的那天起,国学班便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氛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向往国学的企业家大都有较高境界,也有人是为了扩充人脉。

  他们中有人渴望通过学习传统经典修身养性。采访中,有些学员表示,想从国学中寻找对工商管理、金融、经济、公关等有用的技巧和方法。有学者对此评价说,这与我们复兴传统文化的初衷背道而驰。也有学者称,国学班报名热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活在特殊时期的人们在人文教育上的欠缺。

  还有少部分学员是公务员和国学爱好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许多人渴望在重读经典中寻找精神家园。

  国学不能成为奢侈品 

  在几所高校的国学班授课教师名单中,一些名师列入其中。不少学生向记者倾诉:倘若高校名师越来越多地现身于“天价”课堂中,出入各大培训班而不是学校教室,那么在校学生将难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毕业不久的某高校学生周子云说,除研究生、博士生外,在校本科生一般很难在课堂上得到名师指点。据了解,名师一般以开讲座的方式与学生接触,然而由于信息不准,座位不够等原因,学生还是经常与各种名师讲座失之交臂。周子云认为,国学热是一种文化保护现象,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早有发生,如法国人就曾为保护法语而努力。

  但她说,国学热以及随之诞生的国学班,对之前的西学热可以起到一种文化中和的作用,只要不过火是可以的。

  《长江文艺》资深编辑喻向午表示,国学跻身奢侈品,普通大众就“消费”不起,自然也无法让国学正常发挥其普及教育的功能。

  新华社记者 张倩倩 戴劲松

  (据新华社武汉8月31日电)

  评论 070901114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