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依样画葫芦 邬久益 |
|
葫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似双球粘连,细腰而外表光滑可人,可做器皿,亦供赏玩,自古深受百姓喜爱。又因其茎蔓牵缠,枝叶互生,囊中多籽,果实错生绵延,被古人喻作始祖的母体,万物的种子,象征着子孙万代、千秋繁荣、幸福昌盛。葫芦还可假借“福禄”之音,故于民间被视作吉祥之物,其形纹大量出现在古代的实用和观赏器物上。 明季,烟草与吸食旱烟渐蔓延九州。这从明末人士沈赤然的《寒夜丛谈》中,对明末吸烟情景所作描述:“男女老少,无不手一管,腰一囊”中可窥当时吸食旱烟的普及程度。然吸食旱烟少不了用作贮放旱烟丝的囊袋之类的家什。而葫芦形寓意吉祥,又讨口彩,便被民间巧手依样绘裁,制作成了烟荷包。 葫芦形烟荷包其腰间收褶串绳,绳两端连着彩穗或吉祥结。荷包上囊作装饰,下囊储烟丝。收紧荷包腰绳可防烟丝受潮,又不使烟草与香味散溢。宽驰荷包腰带,旱烟管可探入下囊装取烟丝。此类烟荷包取材以布、绸缎为多,兽皮次之,为盈掌之大(图示余所藏清代葫芦形缎绣烟荷包)。布、绸烟荷包上可经见巧绣着百寿、琴棋书画、文玩博古、花草虫鱼、鸟兽人物等纹饰和瑞祥图意。 葫芦形烟荷包因赏用两兼,且传说中悬葫芦可聚宝纳福、祛病禳灾、镇邪魅,明清时,其在民间广为流传使用。悬系腰际,飘拂摇曳,已成当时北方一景,其中尤以京城为最盛。有清代李静山所作《增补都门杂咏》中诗赋为证:“为盛烟叶淡芭菰,做得荷包各样殊,未识何人传妙制,家家依样画葫芦。” ◆ 邬久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