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 二月河 薛家柱 |
6.定会安排官职 傅晶沉吟道:“好像是的,我是老爷赴翰林院编修任,到昆明后,才做了他的长随。不管怎么样,既是云南大同乡,你又来自浙江,回去我一定向老爷禀报,看看他能否同你见上一面。”王有龄拱手致谢:“那就全仗您了。傅管家,请一定告诉你家老爷:先父曾在曲靖当过知府,我也在曲靖长大。” 真是苍天有眼!次日一大早,傅晶竟来小客栈等他。梳洗已毕,马车将他们载至一座花木扶疏的四合院。来到后院一家门首,傅晶哗哗甩甩马蹄袖,肃立门边,提高嗓门唱报:“杭州候补盐大使王有龄老爷到——” 门帘一挑,何桂清从书房迎了出来。二人久久对望,彼此露出无限惊喜神色。王有龄想起他侍郎身份,退后一步:“卑职王有龄——拜见何侍郎大人。”正欲按规矩拜下去,何桂清急忙趋步上前把他架住:“有龄兄,千万别这样、别这样!相别十几年,天各一方,断了音讯,没想到咱们竟然在天津卫重逢了……来,坐,快坐!” 原来,何桂清是知府衙门门役的儿子,自小就与大他三岁的王有龄一起玩耍、嬉闹。后王有龄进了塾馆,何桂清因家贫不能入塾,便在家中哭闹不休。王父听说,资助他家银两,亲自送他到名儒蔡先生开办的塾馆读书,同王有龄一道出入。何桂清从小就聪颖过人,读书又用功,王父常在王有龄面前夸赞他:“桂清这孩子天分极高,将来必定是国家栋梁之材……” 中午用膳,说起王有龄此番来京的目的。何桂清道:“五百两银子够做什么,官场的黑幕你又不是不知道,就算吏部有人开恩,随便派你个苦差滥事——派你到粤匪为害的冲难县去干个‘红巾’(板炭)大使,到时你不去也得去,岂不是自蹈死地?这次,我奉朝廷之命南巡,就是去调查浙江巡抚的案子。你先回去,带一封我给黄巡抚的密函,当面交给他。他定会给你安排一个官职,这不比花银子到北京走门路更好吗?这黄巡抚和我是同年进士,交情不算差。这次,他肯定已经得到风声,我要去调查他侵吞朝廷漕粮、逼死前任藩司的案子。我只需在信中稍作暗示,让他对你关照一二,一定会说什么就是什么。” 王有龄连夜成行,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杭州。杭州梅花碑巡抚衙门,王有龄只在父亲替他捐纳“盐大使”虚衔时来过一次,这次造访,他到底增加了些底气。 高师爷早就在窗口里打量此人。王有龄看不清高师爷长得什么样,却要上上下下、头头脸脸让他先端详个够,照例打点一番,高师爷方问:“何事?”“请通报中丞大人,我带来京城何侍郎一封密札,需面呈黄大人。”王有龄不卑不亢道。 黄巡抚养得臃肿不堪,从正面看像个葫芦,从侧面看像只放大的蝼蛄。浑如太极一张肥白脸,两撇吊梢眉,几茎细黄须,正用花剪在摆弄莳花、盆景。 高师爷匆匆沿小径走来:“禀报大人,有人求见。” 黄巡抚一脸不悦道:“我不是早已同你说过,我最近身体不适,不理公事……” 高师爷赶紧道:“此人刚从京师来,带来何桂清何侍郎一封密札。” “什么?何桂清……”黄巡抚眼睛睁圆了。 官至巡抚,京城里自然有些与他通消息的人,否则,他怎么知道何侍郎此行的使命?少顷,高师爷领进王有龄。黄巡抚显出十分诚恳的样子:“既然你跟桂清兄如此亲近,那就是一家人,下官理当青眼相待。有什么事,尽管直说!你托他办的事,就由下官代劳好了。”说罢,目光直忒忒看着他,脸上堆着虚浮的笑:倘这位“盐大使”无事相托,那他八成是领了明察暗访他黄宗汉的使命了! 王有龄告知他捐盐大使虚衔八年了,尚未补得实缺。 黄巡抚在书房踱了几个来回,打定主意要给王有龄一个粮台坐办的肥缺!一则自己的纰漏出在漕银上,将浙江粮台坐办的职务委给何侍郎推荐的人,正好显示自己的坦荡无私,令诬言自消。二则可以笼络这位王有龄,将来如果有机会,他们还可以联手做些事情“共谋其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