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特别报道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 广 告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9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千余邮筒无信可收
何去何从引发市民争议
程潇龙 罗海涛


  撰稿  程潇龙  罗海涛

  一个邮筒半年仅收一封信函,昔日传递家书的邮筒,如今正在被遗忘!据了解,邮筒“饥肠辘辘”,使得宁波邮政部门每年亏损百万元。邮筒的出路到底何在?宁波市民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198个邮筒无信可收    

  8月下旬的一天上午,宁波市邮政局投递公司投递员陈海雄像往常一样骑着邮递摩托车,来到江东区福明街道的邵家村。邵家村有600多户人家,常住加外来人口总计4000余人。在邮政部门设置的邮筒前,陈海雄意外地发现邮筒里有一封信件。陈海雄说,自己在这条投递段做了7年投递工作,邮筒里的信件一年比一年少,邵家村的这个邮筒自从去年11月收到过两封信后,至今没有收到过一封信件。这封信,是陈海雄大半年来收到的第一封信件。

  尽管如此,但陈海雄还是每天冒高温来回两趟开启邮筒。“不仅仅是邵家村这个邮筒,在宁波老三区,总计有198个社区邮筒都面临这种情况。”宁波市邮政局有关人士说。

  每年亏损百万元      

  从宁波市邮政局了解到,全宁波11个县市区总计有邮筒1422个。这些邮筒因信件匮乏,每年造成巨大损失。宁波市邮政局投递公司经理朱杰算了一笔账:老三区198个邮筒,需要8个专职摩托车投递员,仅此一项就需要人员工资3万多元;8辆摩托车年耗4万多元燃油费、2万多元维修费;此外,还有邮筒的保养费、车辆的养路费、年检费、保险费等。仅老三区198个邮筒,每年亏损就不少于50万元。而整个宁波市11个县市区1400多个邮筒,造成的亏损不会低于百万元。

  亏损再大也要挺      

  邮筒,作为便民服务设施,起着沟通与桥梁作用,必不可少。 “目前,邮政基础设施大都亏损,但亏损再大我们也要挺着。因为邮政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部门承担的是国家赋予的普遍服务的职责。”宁波市邮政局有关人士感慨地说。作为地方邮局的业务管理者,宁海县邮政局副局长钱天平说,一个地方上的邮路投递员,每年的投递成本需要6000元,而这条邮路每年的收入不过2000多元。这个亏损无人买单,只能由邮政部门自己承担。

  宁波市民看法        

  邮筒的境遇引起宁波市民的不同看法,归纳起来是拆还是留。

  正方 “鸡肋”设施该拆除 作为便民服务设施的邮筒,如今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市民卞先生说,邮筒信件减少的原因与现在通讯发达有关,写信已不再是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手段,这些设立在大街上的邮筒,无法给国家财政、邮政部门带来效益,在道路改造时,应该让这些邮筒自然消亡。

  反方 没邮筒寄信往哪投 家住白云欢乐家园的王先生说,居住地附近原本就有一个邮筒,后来经道路改造,墨绿色的邮筒从此再无踪影,寄信要走很长一段路。尽管现在通信手段已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写信不再是人们沟通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但便民邮筒还是不可少!

  市民刘小姐说,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还是把写信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便民邮筒无疑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利。

  专家认为,针对目前的窘境,可设置流动邮筒,一辆邮车、一个邮筒配套流动,定时、定点到小区服务,这样既节省成本,又可满足居民需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