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岑远树淡如烟 ——读曹世清山水画有感 华振鹤 |
“源出昆仑共几条,黄河扬子各滔滔。江南更有新安水,柳岸柔波泛画桡。”这首论画诗句出自老画家曹世清先生之手,意思说,在历史长河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其风格丰富多彩,既有气势磅礴类黄河长江,又有轻柔舒缓似新安江水。观赏曹先生的山水画,疏朗平和,不染尘俗,自应属于后者。清初画僧、新安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弘仁,形容自己的画为“疏树寒山淡远姿”。我以为,曹先生作品中透出的,也正是这一股韵味。 这是不难理解的。他1926年出生于安徽贵池的黄山脚下,云山叠叠、溪水潺潺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他师从浙江美院顾坤伯教授专攻山水画,又从当代词学大家龙榆生先生学习古典格律诗词。 曹世清的画,看上去似乎再平常不过了:没有粗笔浓墨的视觉冲击,不以奇树怪石为能,反映的大都为随处可见的小景:山间小道,公园即景,溪畔听泉,雨后看山……即便画名山大川,也依旧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般婉约。然而,作品却小中见大,其中自有超越视觉的韵味含蓄,而予人以美的享受。这当然是画家在文化修养、人生感悟达到某一高度以后,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境界。曹先生常说:“美无处不在,艺术家的能耐,正在于把人们视而不见的生活中的美,挖掘出来给他们看。”记得禅家有一句话,叫做:“青青翠竹,尽是菩提。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个谈艺术,一个谈佛学,却讲出了相同的道理。曹先生于此是心有灵犀的。 我们现在正处在艺术多元化的时代,画家尽可以通过作品的不同形式和风格,来阐释各自的创作理念。曹世清先生坚守传统笔墨,主张在传统基础上“出新”。他画画但求适意,不计其他。就是说,他看重的是艺术的审美怡情功能,以此来实现他所感悟的艺术人生意义。走在这条路上,曹世清无论对人对事,或者对待艺术,就显得格外宽容平和。这有他的论画诗为证,如“鼎鼐调和百味呈,甘酸苦辣各由人。但求适口方为贵,莫味盘中旧与新”,如“笔墨但求抒己意,不追时尚不慕风”。现在,曹世清的作品,题材更趋清逸,意境更趋沉静,恰似他又一首题画诗所云:“淡淡澄波淡淡天,遥岑远树淡如烟。”在这里,画家的画品与人品,达到了真正的和谐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