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威尼斯电影节专版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女足世界杯会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读者之声
 第A23版:投资理财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求职
 第B14版:求职·职场动态
 第B15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16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天天搜楼
 第B20版:天天搜楼
 第B22版:天天搜楼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2007年9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吾徒也”

白子超


  先进篇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学者们指出,前两句也是孔子说的,“子曰”应移到最前面。季氏,鲁国“三桓”(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及其后代)之一,此处指当时实际掌权的季康子。周公,非西周开国元勋周公旦,而是世袭他爵位的子孙,即春秋时的周公。求,冉求,字子有,是与子路并列孔门“政事”科(先进篇)的大弟子,善理财,当时在季康子家任总管。从先进篇冉有说“使足民”来看,冉有本来具备一定的富民思想。

  此章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孔子说:“季康子比王朝的周公还富有,而冉求还替他搜刮、聚积,进一步增加他的财富。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了!你们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好了。”

  “非吾徒也”比“朽木不可雕也”(公冶长篇)要严重得多。宰我白天睡觉,受到孔子责骂,还只是“内部矛盾”;而冉有的所为,在孔子看来已属大是大非问题,所以孔子才把他逐出门墙。不过,愚以为孔子终究有点儿指桑骂槐的意思,他内心的愤怒其实更多是针对季康子的。

  要想全面、正确理解此章,需要知道当时的背景。春秋时期,鲁国的税赋制度改革最早。前五九四年,鲁宣公实行“初税亩”(《左传·宣公十五年》),也就是开始按田亩征税。过去只是征收公田十分之一的税,不征私田,现在公田、私田一律征税。过了四年,鲁成公又“作丘甲”(《左传·成公元年》),也就是开始按“丘”(《周礼·地官司徒·小司徒》载:“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征收军赋,即车马兵甲等军需费用。前五三七年,“三桓”把三军改为二军,“四分公室,季氏择二,二子各一,皆尽征之,而贡于公”(《左传·昭公五年》)。也就是说,“三桓”控制着政权和全部军权、财权,朝廷只是靠进贡来维持,而季氏一家占有全国一半的军力、财力。鲁哀公时,“初税亩”已实行百年,税赋越来越重,已按十分之二征收,但鲁哀公还说“二,吾犹不足”(颜渊篇)。人们只能认为,税收都掌握在“三桓”手中,进贡给公室的很有限。当然,税制实际上并不完善,也不彻底,大量新增的私田都能逃税。执政的季康子想进一步改革税赋制度,以取得更大的家族利益。

  据《左传·哀公十一年》载,前四八四年冬天,六十八岁的孔子周游列国后刚返鲁不久,季康子派冉有去向孔子征询对税赋制度改革的意见,孔子回答:“我不懂这个。”冉有问了三次,最后说:“您是国家元老,等着您拿主意办事,您为什么不肯说呢?”孔子还是不答,后来私下对冉有说:“君子办事,要用礼来衡量。给予下面要力求丰厚,一般的事要做得适中,税赋要尽量微薄。如果这样,那么按‘丘’征税也就够了。如果不以礼来衡量,而贪婪无厌,那么即使按田亩来征收税赋,还会不够的。季康子想要办事合乎法度,那么有现成的周公典章;如果想随意行事,又何必来问我呢?”季康子不听。“十二年春,王正月,用田赋。”(《左传·哀公十二年》)孔子“非吾徒也”的话,就是在颁布“用田赋”之后说的。

  孔子主张少征、薄赋、富民,季康子想要广征、重税、为己,结果自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篇)。冉有不仅没有劝阻季康子,或辞官而去,而且为虎作伥,孔子开除他合情合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