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南汽整合需大智大勇 宇文百度 |
从4月19日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第一次公开向南汽抛出橄榄枝,到7月27日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又到目前上汽对南汽的尽职调查已近尾声,即将进入资产评估。时间虽只过了4个多月,“上南汽车合作”却跨越了一个“从竞争对手到合作伙伴”的时代。由于国家主管部门要求双方必须最晚不迟于2008年中期就完成所有重组工作,所以这场整合案紧锣密鼓,已经进入倒计时。 与尽职调查的繁琐相比,双方接下来的谈判将可能更为艰苦,需要大智大勇。 鉴于双方总资产相差悬殊,按照一般的惯例,上汽将全面控股南汽集团。但难题也将尾随而来。上汽集团可能需要弄清楚南汽集团资产对上汽集团有多大帮助?合作后能否解决旧有企业的问题,能否形成协同效应?如果不能解决,实力较强的一方有可能选择风险更小的合作模式。 此次,双方之所以能够签署全面合作意向,最大的根本还是为了顾及名爵和荣威的发展和生存,希望两大自主品牌由竞争开始走向合作。据说双方经过沟通已达成共识,名爵和荣威仍将并存,且独立运作,将由一个统一的新公司主导规划,名爵将更加侧重于出口,而荣威则更注重国内市场。尽管如此,难免还是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既生瑜何生亮”的甜蜜苦恼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徘徊不去,如何体现名爵与荣威的差异化竞争将拷问双方的谋略与智慧。 虽然目前与上汽合作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但南汽内部依然不乏反对声,对整合存在种种疑虑,尤其担心控股后的上汽会对南汽方面的人才采取一刀切。对上汽而言,尽管搭建起了完整的组织架构,初步完成了人员配置。然而与南汽重组,上汽的管理人才势必会出现缺口。如何在人员重组方案中突出“不分亲疏、人尽其才”的原则,消除南汽方面的顾虑,同样考验着上汽管理层的智慧。 从资产所有权看,上汽、南汽均为国有资产,企业的管理层都只是执行层面,而过去汽车行业这种合作很少有成功先例,很大一个原因是:现在很多合作不是企业愿意不愿意,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收地。现在上汽、南汽分属上海市和江苏省,双方合作可以,但如果合资就有纳税属地问题了。双方企业都是地方纳税大户,要达成如此协定需要双方地方领导拿出巨大的勇气。 另外,资产与实力的差异,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差异,注定重组的过程将是一个艰苦,甚至是残酷的体验,其中的复杂又岂是用简单的法律关系或简单的市场经济规律所能够理清的? 在长三角发展战略中,政府希望把南汽和上汽的合作作为一个典型来推进。此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优化存量资产,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的是新公司甚至中国汽车业整体的竞争能力。截止到目前,上汽和南汽高层对合作都抱着积极的态度。对于王浩良这位今年已经63岁的南汽掌门人来说,眼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与上汽的合并重组中南汽占据什么地位的问题。而这同样也是上汽掌门人感到头痛的问题。所以此番合作,胡茂元和王浩良虽是顺势而为,但又步步为营,走得不见得轻松。 聚光灯下,上南这两家车企这盘尚未下完的棋仍在如火如荼地对决中。随着南汽总经理俞建伟8月下旬访问上汽,与上汽股份总裁陈虹恳谈,弥漫在两大汽车集团间的迷雾正在逐渐散去,“上南汽车合作”即将进入实质操作阶段。这一历经艰辛的中国版“戴—克重组”案的成功,除了需要双方不计前嫌、坦诚相见,还需要在整合中表现出超常的智慧和勇气,这是决定此番重组能否真正做到双赢的关键。 宇文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