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彭德怀问题”牵连的开国将军 尹家民 |
2.万毅大为震惊 7月16日,毛泽东在彭德怀的信上加上了《彭德怀同志意见书》的题名,批示:“印发各同志参考。”并决定会议讨论时间延长,同时向庐山“调兵”,宋任穷和万毅也被留在了庐山。宋任穷分在第一组,任副组长。万毅分在第六组,组长是欧阳钦,副组长是江渭清和张国华。 17日,万毅参加小组会的第一天讨论。这天,会议的气氛开始发生变化,他刚来,不知道前边是怎么回事,就没有开口。直到22日他才发言。他凭直觉谈了自己对彭总信的看法。他不理解毛泽东要大家讨论这封信的用意,更没料到由此会演变成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 7月22日上午,万毅在小组会上第一次发言,大致讲在“大跃进”中“虚报浮夸的作风在滋长”;夸大主观能动作用,搞“精神第一性”;他说:“对于重点与一般,多快好省贯彻不全面,没有真正实行两条腿走路:注意重点忽视一般,注意多快忽视好省。”他还讲道:“没有认真掌握主席久已强调的‘一切经过试验’、‘由点到面’逐步发展的工作方法,有的有抢先思想,比如‘吃饭不要钱’的口号,在北戴河会议上有人提出是作为会后考虑的,但是有的就抢先实行,加上报纸一宣传,就变成较普遍的行动。放‘卫星’你比我高,我想比你更高。有的口号的提出慎重考虑不够,如有的说‘粮食基本过关’,‘放开肚皮吃饭’等等。”这些话都整理到会议简报中去了。在他的发言中,最关键的,也是后来成为他最主要罪状的,是这样一段话:“彭德怀同志把自己考虑到的问题提出来,对于此次会议深入讨论有推动作用;提出意见,精神是好的,是赤胆忠心的。从肯定成绩,提出问题到纠正缺点来看,基本精神都是对的。但有的问题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再多说几句,多加分析就清楚了。”他对已遭非难的彭德怀表态说:“基本同意彭总的信。”无疑这样的表态也给自己“定了性”。 就在万毅发言的第二天,庐山风云突变。7月23日一大早,与会人员临时得到通知:听主席讲话。表情严肃的毛泽东狠批了“庐山上的这股风”,严厉警告说:“他们重复了五六年下半年、五七年上半年犯错误的同志的道路,自己把自己抛到右派边缘,只差30公里了。”听到这些,万毅大为震惊。散会以后,他走出小礼堂时,看到彭总站到门外,当毛泽东走出来时,彭德怀立即迎了上去,恳切地说:“主席,我是你的学生,我说得不对,你可以当面批评教育嘛!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毛泽东没有停下脚步,把脸一沉,甩手走开了。此时,万毅就站在旁边,彭总的话他听得清清楚楚。 毛泽东讲话之后,庐山会议的气氛顿时变了。彭德怀成了众矢之的。万毅因为在小组会上表示过同意彭总的信,很快也成为被批判的对象了。在8月7日的小组会上,万毅被迫作了违心的检查。但是,在回答关于与彭德怀的关系问题时,他还是实事求是地作了说明:“我与彭德怀同志的来往,除工作外,没有单独在年节到他家去过。因谈工作,我和赵尔陆同志在他家吃过一次饭。1955年出国代表团我是顾问,朱可夫送他的和平牌收音机,他说自己已经有一台了,还送我这个干啥。我说我正好没有,彭总有了就给我吧。他就给了我。如果说有物质上的拉拢,也只有这个,但是是我要的。”在八届八中全会大会上,万毅作为中共中央的一名候补委员,争取到一个发言机会,想解释一下他在小组会上的那个发言,可是他刚一开口,那天主持会议的李井泉就打断他的话说:“不能叫万毅发言,他不老实,也不交代他的问题。”万毅只好尴尬地坐下了,坐在旁边的薄一波可能觉得李井泉的话过于生硬,便打圆场地说:“万毅同志,回到军委会上讲吧!” 1959年的“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被错误地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成为“党内最危险的敌人”。以贯彻庐山会议精神为主旨的军委扩大会议,于1959年8月18日在北京召开。开会的通知是在8月11日庐山会议结束以前发出的,旨在军队系统最大限度地肃清彭德怀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