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十年” |
2003 一房难求 连夜排队拿号 2003年,房价持续上扬,正应了那句古话“日日新”,于是连夜排队领号成为了这一年上海房地产市场中屡见不鲜的现象。韩先生对此印象深刻。那时候,为了婚房,他自己带好干粮,打好铺盖,提前一天来到售楼处。“风餐露宿的滋味确实不好受,但总算是排上号了,还是值得的。”如今,韩先生当年买下的两室,早已身价翻番。
2004 信息透明 房地产网上查 2004年4月2日,上海最早出现了网上房地产。对于这一天,龚先生记忆深刻。“像我们这样工作紧张的人,就盼着网上房地产的开通呢!”龚先生说,以前的房地产信息不公开,开发商说什么消费者就只能信什么,让消费者吃了不少哑巴亏。 而今,网上房地产信息透明,龚先生随时都可以上网轻松了解各个区域新开楼盘的情况,挑选自己中意的楼盘。更重要的是,网上房地产把购房的各个环节需要的材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都写得非常细致,“再也不是两眼发黑地买房啦!”
2005 异地置业 丰富投资方式 经历了连续5年房价上涨的本地行情,2005年,上海的异地置业市场开始火爆起来,季先生就是这个时候在外地买的房子。季先生平时工作繁忙,常年全国各地奔波。2005年,他在山东蓬莱置下了一栋别墅。“和上海相比,那里的房价十分优惠,况且风景非常优美,气候凉爽,负离子含量高,非常适合度假。有时候请朋友过去玩,或者在那里接待客户,都很方便。”季先生还说,等几年后住腻了,房子也升值了,就卖掉,再去找个地方买房。
2006 持币观望 期待房价下调 “还是等等,还是等等看。”尽管房价还没有稳定的趋势,但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接二连三的出台,小张决定持币观望,看看房价能否回调。“说句实在话,我早就打算好买房了,现在的房价实在有点高,我觉得国家这样调控,房价可能会下调一些。我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2006年,像小张这样的买房人不在少数。据2006年的新闻报道,当年的十一黄金周,尽管看房的人数众多,但相比往年实际交易量却大幅度下滑,“国六条”让市场陷入了“观望期”。
2007 楼市回暖 股市获利回哺 大学毕业后,小曹留在上海,进入一家民营企业工作。4年时间,小曹一直盘算着买套房子实现安居梦,但房价高昂,省吃俭用积攒下的10万元钱,连交首期都不够。 2006年初,股市回暖,所学专业本就和金融沾边的小曹自然不肯错过这个机会,他拿出了自己几年来存的购房款,全部投入股市。一年过后,大盘站上了4000点,小罗的投资也整整翻了一番。今年5月,他将手中股票顺利清仓套现。有了30多万元的资金,小曹终于可以提前进入“房奴”行列了,在莘庄地铁南广场购置了一套总价80万元的小二房,首付2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