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专版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特别报道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 广 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月饼专刊
 第B12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 广 告
 第B19版: 广 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纪录片如何摆脱窘境?
——中外人士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各抒己见
夏琦


  “地平线”单元是威尼斯电影节两大官方竞赛单元之一,分为纪录片和故事片两部分。今年,中国内地导演贾樟柯的《无用》和杜海滨的《伞》都入围该单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位导演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纪录片在国内发行和盈利的困难。

  赚钱没可能

  杜海滨的《伞》在威尼斯上映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有些无奈地表示,纪录片在中国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导演只是出于自己的热情而工作着。贾樟柯也表示,他根本没指望《无用》能够在国内市场赚钱,“我们这样的电影几乎没有经济效益,因为纪录片的发行在中国还很困难。”但相对于一些年轻、无名的纪录片导演,贾樟柯的压力要小得多,稳定的国外销售渠道使得他完全可以不担心国内的票房,据制片人周强透露,由于贾樟柯另一部纪录片《东》在法国上映时票房超出同档期影片,因此该片发行公司MOMENTO对《无用》有极大信心,未看片就买下了《无用》的国际发行权,并同期支付了20万美元的定金。

  法国能盈利

  法国真实电影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纪录片电影节,真实电影节主席杜阿梅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在法国,纪录片虽然不可能像一些故事片赚那么多钱,但盈利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她告诉记者,在法国,每年电影纪录片大约有20—30部,电视纪录片则达到600多部,前者都能进入院线放映,后者也都能在各电视频道播放。虽然卖座的情况与美国大片不能相比,一部美国大片的拷贝有100多个,纪录片的拷贝也就在20个左右,但因为纪录片本来就投资少,所以成本肯定是可以收回的。有时候,上映过的电影纪录片被电视台看中,就会进入电视频道播放,而有些电视台成功放映的纪录片也会吸引电影发行公司找上门来。

  投资很重要

  杜阿梅告诉记者,法国纪录片的生存情况即便在欧洲也算是比较好的,这与法国的电影传统有关系。仅在巴黎,就有400多家电影院,很多法国人都是电影爱好者。而法国政府也相当重视,在每年对电影的投资中,纪录片与故事片是分开来的,拍摄纪录片的制片公司都可以申请政府投资,比例大约在全部投资的20%—30%。很多欧洲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都有类似的政府投资项目。

  观众不缺乏

  杜阿梅说,纪录片很重要,因为在这么多电影种类中,纪录片是在谈现实问题。杜阿梅表示,她相信在中国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中,应该有很多纪录片的知音。作为真实电影节的主席,她也曾多次邀请中国的纪录片参赛,每年的真实电影节上,都有1—3部中国纪录片参赛,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部作品得奖,但回国之后,能够进入院线放映的却寥寥无几。

  发行应跟上

  杜阿梅觉得,中国纪录片不能得到更多放映机会的原因还是在发行渠道上。除了院线不太接受外,还因为一些优秀纪录片的节奏比较慢,片子又比较长,很多电视台也不愿接受。而在法国,重视纪录片是一个传统,尤其是电视台特别重视,一些在真实电影节上得奖的中国纪录片就被法国的电视台购得。

  贾樟柯则告诉记者,相比之下,纪录片在中国的音像市场上销售情况比较好,这也是纪录片主要收回投资的方式。对于《无用》,他们并不打算全面铺开放映,除了在校园放映外,还计划选择一些主要城市和院线做定点长线放映,希望这样的发行方式可以起到效果。贾樟柯还表示,他们在计划建一些小型影院,主要放映不被中国公众了解的、缺乏经济回收能力的纪录影片。

  特派记者 夏琦(本报威尼斯今日电)

  评论 070906119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