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200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威尼斯电影节专版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8版:新民环球·健康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天天搜楼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专题报道
    
2007年9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骗贷 老板私宅假装卖给员工 反目 员工离职索性假戏真做

袁玮 绍波


  经营一家贸易公司的赵莉兰因公司缺乏资金,与手下员工许文琪签订了虚假的房屋转让合同,以骗取银行贷款。不久双方关系恶化,许小姐竟想弄假成真。日前,长宁区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认定房屋买卖合同无效,驳回了许小姐的诉讼请求。

  “售房”

  许文琪原来是赵莉兰公司的员工。本案系争房屋是一套建筑面积为70平方米的房屋,位于长宁区北新泾地区,属赵女士所有。由于公司经营状况不佳,资金严重缺乏,赵莉兰便动起了利用虚假房屋买卖骗取银行贷款的脑筋。去年4月,通过中介公司,赵与许文琪签订了《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约定赵莉兰以49万元的价格将房屋出售给许小姐。之后两人办理了产权过户手续,房屋产权登记至许小姐名下。许小姐则向银行借款34万元。

  后来赵莉兰与许文琪又签订了一份协议书,约定该房屋名义产权归许小姐所有,实际产权归赵女士所有,许小姐所贷的34万元由赵女士负责还贷;产权证由赵保管并有要求该房产权变更的权利,许小姐必须无条件配合产权变更;涉及该房屋的借贷款及变更中的一切费用由赵女士承担。不久,许文琪将34万元贷款交给赵女士。去年9月,双方产生矛盾,许文琪离开了公司,遂自行向银行还贷,去年11月后因经济状况不佳而停止还贷。

  夺房

  去年12月,许文琪与赵莉兰联系,要求对该房屋的产权问题协商,但赵未给予明确答复。于是,许向法院起诉,认为房屋产权已归于自己名下,要求被告赵莉兰搬离该房屋。

  法院认为,本案原、被告尽管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但双方之后另行签订的协议中明确载明实际权利人为赵莉兰,许文琪仅为名义产权人,而且在产权登记至许的名下后,产权证却由赵莉兰保管,贷款也是由赵归还。双方订立买卖合同是由于赵莉兰资金紧缺,以买卖形式向银行申请商业贷款,所以可以认定双方订立买卖合同的真实目的并非是转移房屋产权,而是借助买卖这一合法的形式达到骗取银行贷款的目的。根据法律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无效,故双方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合同应为无效。许文琪目前享有的产权系依据无效合同取得,且双方就实际产权人问题作了特别约定,故许文琪主张赵莉兰搬离系争房屋,以实现房屋产权的主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依法应予驳回。(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 袁玮 绍波 图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