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藩台是潘恩儿子 李光羽 |
7月15日夜光杯《豫园双清》一文,说明代上海名宦潘恩曾“任四川布政使,后升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于史实有误。 一、潘恩没有当过四川布政使,只在四十三岁那年,任过四川布政使左参议。参议是布政使属下,官阶正四品,比从二品的布政使要低三级。明代制度,布政使(藩司,尊称藩台)主一省民政,四川布政使就常驻成都。潘恩仅是分守道,常驻夔州,每年不过到成都一次。 二、潘恩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六十六岁时,任都察院主官左都御史,相当于国家检察长,是正二品,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仅正三品,两者相差二级。况且,如果照文中所说,潘恩由四川布政使而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那是由从二品至正三品,没有“升”,反而降职了。 三、潘恩次子潘允端,倒是官至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三十七岁中进士时,分配官职,潘恩的门生吏部尚书郭某帮了忙。有人告发潘恩走后门。其实事情未必与他有关,但父子、师生关系是明摆着的,于是自请致仕,从才干了两年的左都御史任上退休。那时潘允端刚入官场,哪里有钱有暇“建豫园供乃翁颐养天年”?要十五年后,即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从四川布政使任上免官,回到上海,这才将年轻时弄着玩儿的“园林”大兴土木,并命名为“豫园”,以悦老亲——年已八十二岁的潘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