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特 稿
 第A14版:特别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 目 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视觉产生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唤大爱

康定


  医疗专家近日呼吁“让亲体器官移植为生命接力”。

  专家发出呼吁的新闻背景是:在国外,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捐赠及夫妻间的非亲属捐赠的“活体器官移植”,平均约占各类器官移植手术的30%,而在中国,这个比例不足4%。

  读这样的新闻,让人感受复杂,既高兴又忧虑,既兴奋又着急。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古代中国一直是血缘宗法社会,人们为血缘维系而聚族居住,儒家的“礼法”理论成为血缘宗法社会正常运转的意识形态和法律制度,服从父母称之为“孝”,弟弟尊敬哥哥称之为“悌”,在家里“孝悌”,出门做官必定是忠臣,这是一个人“仁”的根本。

  但是,读了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及夫妻间捐赠“活体器官移植”新闻之后,发现中国的比例如此之低,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由让人感慨,感到新闻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古代中国维系了几千年的宗法血缘社会,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当代中国,已经基本瓦解了,今天的中国,已经告别了宗法血缘社会,这就是笔者高兴、兴奋的理由。

  那么,为什么又要忧虑和着急呢?因为和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现代公民道德行为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中国的宗法血缘社会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一旦进入经济全球化分工合作的市场经济体系,伴随着宗法血缘关系的淡化,必须要确立现代公民道德的准则,旧的走了,新的不来,“青黄不接”是要出问题的。

  比如,前些日子读到一则社会新闻《家庭琐事引发争吵,姐姐11刀刺杀弟弟》。该新闻说,52岁的姐姐从小受到弟弟的殴打,心理留下阴影。当姐姐去年探望生病的父亲时,又遭到弟弟殴打,姐姐就拿出一柄水果刀,对弟弟连刺11刀,当场将弟弟杀死。

  真是骇人听闻!姐姐对弟弟连刺11刀!有多大的仇恨要连刺11刀?儒家的“孝悌”训条,在这对姐弟身上连淡淡的痕迹都没有留下,而现代公民道德规范在这对姐弟身上,同样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新旧道德之间的“青黄不接”,在这对姐弟身上体现得很是典型。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该新闻所引发的“有关人士”的评论:“因案情而引发的各类案件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恶性刑事案件。本起案件已经不是单纯的法制意识淡薄,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失落。”

  这就是说,姐姐11刀杀死弟弟一案,并不是孤立的偶然性的事件,反而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这怎么会不让人感到忧虑和着急呢?就在笔者撰写此文时,又读到一则社会新闻《儿子拒付母亲医疗费遭拘留》。该新闻说,77岁老母亲生重病入院治疗,大儿子却拒绝支付自己应该分担的医疗费,结果遭法院拘留处罚。你看,血缘亲情在金钱、财产纠纷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这更让我们要告别血缘宗法旧道德,呼唤现代公民新道德的来临了。

  那么,什么是现代公民道德呢?或者具体说来,在家庭亲情领域内的公民道德是什么样的呢?不妨让我再举一则新闻《两个中国女儿的美国妈妈》为例。这篇新闻讲述了美国国家女足前教练劳伦·格雷戈收养两个中国女孩的故事。尽管新闻并没有写明女孩的来历,但是常识告诉我,如果不是被遗弃的孩子,美国妈妈的收养行为,又怎么可能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而对没有血缘关系又是异国异民族的孩子,也能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这正是现代公民道德的生动写照。有了这样的道德观,在亲人生重病需要活体器官移植的时候,你也许会勇敢地站出来,奉献一片爱心;在亲人间面临财产及经济纠纷时,你也许会以现代契约精神予以公平合理的处置,血缘不再是勒索亲人、拒绝责任的筹码;在陌生的弱者需要你帮助时,你也许会热烈地伸出双手给予倾力倾情的帮助,就像美国妈妈劳伦·格雷戈所做的那样……

  现代公民道德,那才是真正的大写的爱!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