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山人三段情 钱勤发 |
白莲山人,乃浦东白莲泾畔的书画家吕登洪之号。已过花甲之年的吕先生写过这样一首诗:“绿荫窗外柳色青,微风几许知了音,犹忆少童稚真趣,画个蝉儿纸上鸣。”此为吕先生心情、心境、心趣的真实写照,尤以“画个蝉儿纸上鸣”童趣横生,让人噗哧一笑。 白莲山人,生于白莲泾畔,长于白莲泾畔,半个多世纪在白莲泾畔临池弄墨。其人也像白莲泾水那般纯净、平和、朴实。吕先生记得吴昌硕师翁说过:“老缶画气不画形”。气,乃气质、气度。学画同学人一样,要追求气质、气度。他十分赏识古人“宁以人传艺,毋使艺传人;宁以气胜韵,毋使韵胜气”。吕先生习画学人到花甲,如今是吴(吴昌硕、吴长邺)派画风第四代传人、吴昌硕画院院士,他至今不忘半世书画旅途的三段情。 浦东老宅,城乡交接,小桥流水,田园花草,农舍土灶。吕登洪童年的记忆宛若昨日。他说,母亲喜欢画画,用三花粉在新砌的灶头上画些花花草草。那时,他6岁,第一次感受那些红、黄、绿、黑的色彩构成的画面,觉得好看有趣,便跟着母亲学着用三花粉涂涂抹抹。母亲不是画家,却是他的启蒙老师,还到城隍庙去买了一对青花大瓷瓶,教儿子临摹山水图案。慢慢,小小年纪的吕登洪在村子里画出了名,替人在木桶上、扁担上画些花草。再后来,他开始画人物,临摹水浒连环画里的108将……他14岁时,母亲去世。50多年过去,母亲的这段情令他永志不忘。 吕登洪记着的第二段情,是就读于浦东中学时,他的语文老师卢前的师恩。卢前是书法家,课余成立了一个书法小组,吕登洪便跟着卢老师学书法,习二王、临兰亭,摹米芾、怀素……经卢老师点拨,大有长进。吕登洪中学毕业后进三印厂工作,仍不忘向卢老师学习书法。那时,卢前住在学校里,吕登洪不管寒冬腊月刮风下雨,每周一、三、五清早5时,去敲学校的门,向卢老师请教。卢老师诲人不倦,常常从被窝里披衣起身,不吝赐教,每次两小时。7时过后,吕登洪便去厂里上班。吕登洪说,三年里卢老师没有要过我一分钱。后来,文革开始,卢前被人批斗,说他把学生引向封资修的故纸堆,他们要吕登洪检举揭发。吕登洪说,卢前是我恩师,他教我书法,有啥错?我哪能好去伤恩师的心呢?时光过去了40多年,吕登洪念念不忘卢前老师的这段情。 吕登洪记着的第三段情是两个人,一个是画家谢之光,一个是篆刻家徐璞生。吕登洪说,那时候跟谢之光学画,一帮同学用黄鱼车将谢老师从浦西接到浦东,在同学家看谢老师画画。以后,吕登洪经常到山海关路谢老师家里讨教。古稀之年的谢老师对后生热情扶携,令吕登洪今日想来,感叹不已。说起向徐璞生学治印,吕登洪想起了三件事,一是珍藏至今的徐老师刻给他的一方印——“璞生门下”;二是他从本厂工宣队进驻的古籍书店里,为徐老师觅得两本书,一本《汉铜印丛》,一本《何子贞字帖》,徐老师非常开心;三是徐老师送给他的一把刻刀,要他坚持不懈地刻200方印章。1979年10月2日,吕登洪接到徐老师逝世的讣告,泪流满面…… 白莲山人三段情,知遇感恩伴墨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