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物外聊读书 虎 闱 |
《聊不完的话题》为翁长松继《书友斋笔谈》《名人和书》之后的又一部书话集。全书共分6辑,收107篇书话,多为千字文。无怪,在世人多爱读短文之快节奏今日,此书能大获读书圈青睐。 第1辑《书的话题》,为作者淘书、藏书的雅事,在不少人热衷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之时,他却将脚步迈入旧书店自得其乐,尚且不限于沪上,去外省市亦同样不忘钻进故纸堆,甚至淘书淘到境外。 第2辑《书边杂聊》,多为介绍、评论作者熟识书友的著作之文章。韦力是当代收藏古籍善本第一家,所著《古书收藏》,深入浅出地为初入庙门者指点迷津。韦力另一本《书楼寻踪》,为经过实地考察,挖掘出不少已被湮没的藏书楼,更应认作是鼎力抢救了华夏文化遗产,翁长松对韦力十分推崇。说到日前普及古文献颇有成效的易中天和于丹之评介,作者于《也谈易中天作品》和《也聊〈论语〉》内,叙述得颇中肯,认为易中天写得最有分量、最具功力的专著,应是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的《品人录》,现今《品三国》并未突破《品人录》。 第3、5、6辑为《文史闲聊》《古代学者》和《旅游小记》,此三辑可看出作者在史学领域的造诣,无论是曹植、李渊、翁同龢,还是刘向、朱熹、段玉裁,他均有一番精到的看法。其中值得专门一提的是,《刘知几和〈史通〉》与《郑樵和〈通典〉》,这两篇文章更可窥长松的史学底蕴。刘知几的史学批评和郑樵实施科学革新治史,被作者剖析得严谨、到位。平日里翁长松胸中时时装着传统文化,即便是旅游,也相当注视常人忽略之处。游沈阳故宫,作者大多随人流走马观花,倒对藏《四库全书》的文溯阁情有独钟,居然在早已不见书影的文溯阁,浮现出当年纪晓岚与王念孙、戴震、姚鼐等众多学者忙碌编纂《四库全书》,又运到此处的场景来。在胡适故居,作者于流连忘返的同时,指责故居的布置缺少书卷气,展出的只是胡适常见著作,并无有分量的早期版本。翁长松不愧为性情中人。 我与长松兄作为笔友、书友相交多年,他待人真诚,一身书卷气。我们皆属老三届同龄人,40年前,长松兄因“动乱”失学,在上海一家纺织厂当工人,但自幼埋下读书种子的他,全凭自学成才。勤奋的他以旧学作底,读书涉及甚广,虽杂而不乱,在《聊不完的话题》中全然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