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先生赐我墨宝 ——西子湖畔几段缘之二 张大根 |
|
◆ 张大根 杭州南山路自柳浪闻莺经涌金门至湖滨这一段,是我早年经常走动的去处,柳浪闻莺对面不远是浙江美院。湖滨那头则有个杭州书画社,书画社除卖书画及文房四宝外,在楼上还有一部分古旧文房杂件出售,但是作为内部供应的,由吴昌硕之子吴东迈先生管理。 在这段路上经常会看见一位朴实的长者,沿湖散步。美院的学生无论是行路或在路旁写生,见到长者都会鞠躬,而长者也频频点头示意。我当时想这长者一定是美院的老师,也就多看了几眼。后来有次陪祖父盖叫天去政协开会,又见到了这位长者,而且与我祖父一个小组,我才知道这位长者是大画家潘天寿先生。我祖父这一组有灵隐寺方丈大悲和尚、名中医叶熙春、文史学家张宗祥,为他们张罗活动日程等琐事的是周天初先生。周先生画得一笔好画,他告诉我政协经常有联欢活动,有演唱会、舞会,还有诗画会,叫我下次陪祖父来开会时带本册页,他可介绍我认识画家,请画家画册页。 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个除夕,我陪祖父参加政协联欢会就带了本册页去,在活动进行中,周天初先生介绍我拜见了张宗祥老先生,张老为我画了枝水仙,题曰“孤芳自赏”,那年张老已经七十八岁了。正好潘老从诗画会吟诗回来,天初先生忙把我拉到潘老身边,潘老人很随和,见我喜欢画,就在我册页上画了岩石雏鸟,册页虽不满一尺,但潘老的画是小中见大,气势恢宏。由于印章没带,潘老叫我过几天去他家补印。 那时我还在祖父家学戏,很少出门。隔了一段时间我抽空去南山路诸乐三先生家拜访,诸老看了我的册页告诉我,张宗祥老先生很少给人画画,被你求得真是福气;又看了潘天寿的画,更是拍手叫好,难得难得,小画大章法。见没有盖章,便叫其子诸涵送我去潘老家。 潘家与诸老家很近,有点洋式,一个小院落,石阶三五,两旁一是卧石一座,一是古松一株,极雅。拾阶进门是个大画室,最注目的是画桌,足有近三米长,一米半宽,文房用具皆是晋瓷汉砖、拳石等成之,无一点尘俗之气,窗台很宽,每扇窗台上都有供石,因潘老极爱玩石,每块供石亦是潘老作画的范本。诸涵代我说了来意,潘老叫我打开册页,看后说,联欢会上的笔不好,墨色也不行,我得加上几笔再盖章。说完拿起笔蘸了墨在雏鸟身上又重画了一遍,又用焦墨在岩石上点了数点,满意地说,现在行了,补上印章。我跟诸涵在旁被潘老这几笔摄住了,连大气也不敢出,这小不满尺之地,竟有这么大的气势。 谢过潘老回诸老家,诸涵对诸老讲了经过,诸老看了画后说,太精彩了,真是大手笔,也勾起了画兴,为我画了一幅画,题曰“露甲烟芽供一饱,欲与天地同长春”,写完哈哈一笑,谦虚地说,笔力不及潘老甚也。 |